自由駁擊:港燈電費高企有原因

自由駁擊:港燈電費高企有原因

理工大學商業學系副教授 林本利

本地兩家電力公司,同樣服務香港市民,供電可靠性又差不多,為何港燈的收費會較中電高出近兩成?中電的發展基金滾存二十多億屬於用戶的款項,即平均欠每個用戶千多元。相反,港燈不但發展基金所餘無幾,更因為公司過去「做數」賺取准許利潤,令每名用戶欠下港燈二千多元的燃料費。
至於利潤方面,兩者更不成比例。港燈售電量不及中電的三分之一,但二○○○年的純利竟和中電差不多,約五十一億,甚至有可能在去年已超越中電,這還不包括地產和海外業務的收益。港燈的賺錢能力,實令人驚歎。筆者嘗試以有限資料,去剖釋兩電的收費差距。
一:親力親為 中電自六四年起便和埃克森能源公司合作,投資興建電廠。在香港的電廠,埃克森佔六成股權,而輸電和配電設施則全歸中電擁有。因此,若把埃克森的利潤計算在內,純利應為六十九億,即佔售電總收入的百分之二十九,但邊際利潤仍遠低於港燈的百分之五十二。
自九四年起,中電開始購買大亞灣核電廠七成電力,由於核電廠的資產不計算准許利潤,故此可以減輕中電用戶的負擔。
至於港燈,則凡事親力親為,不會和其他公司合作興建電廠,亦拒絕向中電或內地電廠買電,讓用戶享受較低的電費。港燈的經營成本共八億多元,經營成本只佔售電總收入百分之八左右,反較中電的百分之十為低。因此,港燈的收費和利潤偏高,完全與員工效率無關,即使炒掉所有員工,每年只可省回數億元,根本無法滿足大股東對利潤高增長的要求。
二:絕對可靠 港燈邊際利潤超過一半,很明顯是因為投資過多,資產值過高所致。公司經常強調供電可靠性十分重要,停電會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
港燈為了追求百分之九十九點九九的供電可靠性,自然要高估發電和輸電設施的需求,避免需求「萬一」增加,會影響供電的可靠性。結果是增加投資,購買一些昂貴和絕少機會使用的設備。但不斷投資並不一定能夠避免停電,過去幾年,南丫島和鴨脷洲的輸配電設施便曾經出現故障,令不少居民接連飽受停電之苦。

三:搬遷頻繁 在管制計劃下,電力公司的固定資產,不但包括發電、輸電和配電設施,還包括土地、樓宇、廠房、建築工程等費用。連辦公室家具、工具、電話、電腦,甚至汽車、船艇亦要計算准許利潤,確實有點兒過分。

用戶難享地產收益
戰後港燈原先在北角發電,六八年鴨脷洲電廠投產後,北角電廠便改建為住宅及寫字樓。八二年南丫島電廠投產後,鴨脷洲電廠又要搬遷,改建為住宅及寫字樓。最近港燈要重建北角寫字樓,又有意把鴨脷洲寫字樓改建為住宅小酒店。過去二十多年,港燈不斷搬遷電廠,重建及發展物業,一些機組投產不到十年就要拆卸搬遷,為此要加建輸電設施,電力用戶無可避色要負擔一定費用,但卻不能分享到港燈的地產收益。
有利潤管制計劃作為保障,港燈當然會盡力為股東賺取最大利潤,這實在無可厚非。但負責監管兩電的經濟局,又如何自圓其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