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國家在打仗,我們的經濟正衰退,文明世界面對着史無前例的危難。」——美國總統喬治布殊
美國總統喬治布殊周二晚發表他上台一年來的首份國情咨文(StateoftheUnion)演說,一開始就充滿了強烈危機意識,但贏得國會議事堂內平均四十秒就一次的狂風暴雨式掌聲。危機意識蓋過反對聲,在國內強大支持力量下,他既說「我們的反恐戰只是開始」,又要求國會盡快通過刺激經濟方案,更重要的是他提出要藉戰爭時機以自由民主的「價值觀」領導全世界,將「大美國主義」推向顛峯。
在反恐戰爭中,喬治布殊這篇國情咨文演說,很大程度是一篇戰時演說,沒有如前總統克林頓般將來年施政措施巨細無遺地報告出來,相反是精神至上,而且壞消息多於好消息。
演說中,他雖然隻字未提九一一襲擊主嫌拉登的名字,卻重提這次受襲令美國人留下永遠「揮之不去的傷痛」;雖然反恐戰爭有一個好開端,但數以千計的恐怖分子「如計時炸彈般」潛伏全球,所以「仍只是開始」;雖然沒有提到美國股市周二大跌,但他承認「經濟正在衰退」。
內憂外患,喬治布殊的演說充滿了危機意識。儘管如此,他全長五十分鐘的演說仍被議事堂內參眾兩院議員、政府官員(包括早前因安全問題避免與喬治布殊同場亮相的副總統切尼)、軍事將領等的掌聲打斷約七十五次,差不多是他每說一句話就贏得一次掌聲。
這般狂風暴雨式的掌聲,很大程度反映了美國人危機意識蓋過一切,即使他們開始更關心經濟和就業的問題、更質疑政府在最大能源公司安然的破產案中有不可告人的角色,喬治布殊的演說仍獲得強大支持,他也乘勢呼籲國人團結反恐、國會盡快通過他的減稅刺激經濟方案。
更重要的是,他還擴闊了要全球非黑即白地反恐的「布殊主義」(BushDoctrine)。除了點名伊朗、伊拉克和北韓三國是恐怖主義的「邪惡軸心國」外,他更說美國現在「跟俄羅斯、中國和印度史無前例地合作」,而且美國人應藉反恐戰的大好機會向全球鼓吹民主、自由、人權、法治等價值觀,將美國主義推向巔峯。《紐約時報》分析指,這些演說內容使「布殊主義」更形擴大。
除了國會內的掌聲,美國國內亦給予喬治布殊這篇國情咨文頗高評價。有參議員說他的演說值A+分數;有評論員指他的演說十分出色;美國有線新聞網絡的網上民調顯示,四成六美國人認為他的演說「出色」,一成五認為「好」。
但反應也不是一面倒叫好。如眾議院少數黨(民主黨)領袖格普哈特雖支持反恐,但卻不認同喬治布殊的減稅等建議;有美國人在網上留言指,「他以為若將我們維持在戰時狀態,就沒有人會注視美國經濟狀況,或處理政府高層貪污(意指安然案)的急切需要。」
他口中的「邪惡軸心國」更齊聲反擊:伊朗要求美國就有關指控拿出證據來。伊拉克反擊美國「沒有如美國所願低頭的國家實施國家恐怖主義」。北韓則指美國指它製造大殺傷力武器是一種「挑釁」。
綜合外電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