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嫂是個家庭主婦,今年才五十多歲。她身型佝僂,面容憔悴;兼且滿頭白髮,皺紋滿面,樣貌甚為滄桑。
雖然女兒一直伴着她,但祥嫂不停在啜泣。她曾經有自殺的紀錄。自殺的原因,是十六歲的小芬不肯回家睡覺,要在朋友家過夜。她曾經報警,說女兒失蹤,警方調查後不肯受理。她大發雷霆,但女兒不為所動,於是她決定服安眠藥自殺。幸運地,她最後獲救。
「為甚麼那樣傻?可有後悔自殺?」我關切地問。
「值得的,我沒有後悔。用我一條命去換取女兒回心轉意,我覺得絕對值得。」祥嫂語氣肯定的說。她忽略了自殺的後遺症。
「你怎知她會回心轉意?」我馬上挑戰她的執迷。
「這個……」她猶豫了一會,然後默然無語,望望身邊的小芬。女兒的表情木訥。
「難道你不知道自殺的行為是會傳染的嗎?而且還會在家族中一直遺傳下去?」我向她發出警告。
「真的嗎?」她大駭。
「當然是真的。自殺者的家人由於受到良心的譴責,認定自己要為死者的去世負責。他們雖然生存,卻一生內疚,活在惶恐不安、不停自責的光景中,同時也感到羞恥和抑鬱。不少人撐不下去,便模仿死者自尋短見……」
「我以後再也不敢自殺了!小芬,請原諒我!」她號啕大哭。女兒摟抱着她,淚如泉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