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米埔本月發生三宗極度瀕危鳥類黑臉琵鷺的傷亡事故,其中一頭更因感染禽類肉毒桿菌(AvianBotulism)而死亡。專家指出,禽類肉毒桿菌曾在海外肆虐多次,造成大量水禽死亡,而世界自然基金對事件表示擔心及關注。
「牠來到時已經四肢無力,瘦骨嶙峋的,無法站立,頭也抬不起來,而且呼吸異常,翌日便過身了!」嘉道理農場獸醫護士AmandaHaig表示,漁農自然護理署於本月十日把一頭病倒在泥灘的黑臉琵鷺送往嘉道理農場急救,結果返魂乏術。
Amanda說,經過血液化驗後,證實該頭黑臉琵鷺是死於禽類肉毒桿菌。嘉道理農場高級獸醫NimalFernando指出「這是一個警號,理由是黑臉琵鷺本身已極度瀕危。」黑臉琵鷺是極度瀕危的候鳥,全球僅有七、八百頭,其中有一百至一百四十頭經常在冬季來港避寒。
Fernando稱,過往米埔亦發生過水鴨受禽類肉毒桿菌感染個案,這種病菌在外國肆虐亦時有發生。資料顯示,禽類肉毒桿菌在全世界都十分普遍,而且多次爆發疫症,造成數以百萬計的水禽死亡。水禽是在魚塘或泥沼上,食了寄生有肉毒桿菌的生物而受感染,中毒後其中樞神經系統遭破壞,死亡率約為一成。
世界自然基金米埔保護區經理楊路年對事件表示擔心及關注,現正密切監察候鳥狀況,暫時未有有爆發疫症的迹象。除上述一宗外,本月六日亦有市民發現一頭黑臉琵鷺被魚絲纏住,狀甚痛苦,但米埔職員搜尋後並未有發現;在本月十九日,米埔保護區職員在基圍附近魚塘發現一頭黑臉琵鷺俯卧在地上,未能證實是否也感染了禽類肉毒桿菌,經嘉道理農場醫治後已經轉好,並計劃於今日放回米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