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嘉華筆記:捨棄美股轉投亞洲市場

麥嘉華筆記:捨棄美股轉投亞洲市場

兩周之前,我在本欄跟蘋果讀者分享《巴隆氏》周刊一年一度圓桌會議的盛況,提到與會華爾街投資策略員樂觀情緒高漲,他們十分看好美國經濟復甦及美股後市前景。然而,他們會心想事成,抑或只是一廂情願?

從(附圖一)可見,投資策略員建議投資美國股票佔總資產的比例,目前處於歷來最高的水平。這現象如何解讀?我大可不必多費唇舌。因為傳統智慧已經告訴了我們:當華爾街策略員看淡後市,美股離見底已不遠;相反,當他們一窩蜂地看好後市,反映大市接近見頂。然而,這並不是我今次要強調的重點。
眾所周知,美股標準普爾500指數去年下挫逾12%,納斯達克指數更大跌31%。另一方面,亞洲多個股市(不計香港)卻漠視美股下滑而造好,亞洲新興市場指數跑贏標普指數逾10%,這引起了一個有趣的問題。

春江水暖誰是鴨?
從(附圖二)可見,去年外資投資美股的金額創出歷來新高,但美股仍然難逃一跌,究竟誰在大量拋售,把股價推向低水平?
答案簡單不過,就是有第一手資料的內幕人士和美國大企業。他們早已知悉公司業務轉壞,遂紛紛沽售股票及可兌換股票的債券,沽售額也是破紀錄的高水平。但無知的外資惟恐錯過新一輪牛市,爭相接去這些燙手山芋。
另有兩個問題同樣相當有趣,其一是如果外資不再以破紀錄的金額買入美股,美股會變成怎樣?其二是假如有天外資對美股的熱情冷卻下來,美股何去何從?答案亦顯而易見。將來外資一旦買少了美股,或者甚至沽出美股,美股價格勢必大跌,並會拖累美元滙價下滑,後者的跌幅甚至會大於前者。
在亞洲區,股市去年的表現跟美股截然不同。雖然外資在區內股市是淨沽家,但無阻有關股市的升勢,諸如南韓、台灣和泰國等股市同告上升。印尼和馬來西亞股市雖表現稍遜,但表現持平,未有明顯下跌。跟美國情況相反,無知的外資在亞洲是大沽家,區內的商家則從他們手上接平貨。
以上情況有何啟示?答案十分顯淺。美股已非常昂貴,但亞洲股市如印尼、泰國、菲律賓等,以及本港部分股票則物超所值。因此,我依舊是一句說話,沽出美股,特別是大藍籌IBM,同時買入亞洲股票,特別是區內的二線股。
(本欄隔周逢星期一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