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不缺 欠企業支援

人才不缺 欠企業支援

本身是城大電子工程學系講座教授的鄭建成,最近獲選為美國光學學會院士(FellowoftheOpticalSocietyofAmerica)。他說,自66年起光纖設計大體上沒有太大改變,他的新發明原理相當簡單──折射率較高的玻璃纖芯,被一層折射率較低的玻璃均勻包圍着(圖二),因纖芯折射率較高,光線便可透過不斷折射,傳送到另一端,訊息也以光這種形象,輕易來往兩地(圖三)。
然而,光線並非我們肉眼所見般簡單。正如科學堂上觀察所得,白光經過三菱鏡折射,出現由紅色到紫色光譜的色散現象(Dispersion)。換句話說,當光線在光纖內經過多番折射後,由於各種顏色的光線或波長的折射率不同,所以最終可接收到的訊號較原來的更「闊」。
如果訊號與訊號之間不保持一定距離的話,訊息便會混在一起,這也變相限制光纖的傳送量。理論上,要解決這問題方法很簡單,只要將纖芯做到足夠細(sufficientlysmall),只容許一個波長的光線折射,即以單模(singlemode)形式傳輸便可。現時市場上的長距離通訊便是使用這套單模傳送技術,但隨着傳訊的需求不斷增加,科學家遂嘗試利用DWDM技術進行多模傳輸。鄭建成的發明便是解決相關配套不足問題。

學轉商用談何容易
當海外在這方面研究進行得如火如荼之際,香港的發展便相對較慢,主要是缺乏光導通訊工業所致。他說,香港各大專院校在光導通訊科研的人員並不少,相信也有數十人,而且在某些領域,研究水平已達國際級。
可惜沒有相關工業及企業支援,未能像海外科研機構般在技術上獲得補足。譬如,香港沒有拉光纖(fabrication)的企業,他最近發表的新設計,就要送到澳洲的悉尼大學的光纖科技中心製作。縱有技術,要落實使用還有遙遠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