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績分野變模糊 大學改收生方式<br>兩會考今年採一級一等評分

成績分野變模糊 大學改收生方式
兩會考今年採一級一等評分

【記者呂焯均報道】十七萬名考生正積極「備戰」三、四月展開的中學會考和高級程度會考,考試局今年改革該兩個會考的成績評等級制度,把沿用十年的一級兩等,由A1、A2、B3、B4…至E9、E10,縮減為A至E五級,即一級一等。新制度嚴重影響大學一向以最高成績為主的收生條件,部分大學已表明需修改收生方式,增設面試制度或增加面試名額。

港大研究收生影響
香港大學和中文大學都承認,由於高考每一級不分兩等,每級的成績分野模糊了,令同等級人數大增,大學收生需加入新條件,包括增設或增加面試學生人數;審核學生在中學時課外活動和參與社區等的表現。預計中等成績的考生,增加面試機會最大。
考試局秘書蔡熾昌接受訪問說,今年高考和中學會考都一齊改變及格成績的評等級制度,由一級兩等合共十個等級,簡化為五級,這是配合港府的教育改革目標,推行學生全人發展,不單看成績,因此,新制度不把分數分得太仔細,大學收生也會全面評估學生的各方面表現。
港大教務長韋永庚說,港大的入學委員會已研究高考新制度對收生的影響,港大會採取新措施,院系會增設面試或增加面試考生的數目。中文大學入學組高級主任楊元富說,中大會通過面試來取錄,但各學系會有些不同,有些學系可能會評核學生的溝通技巧、對學科熱誠。

當年細分等級方便評核
考試局秘書長蔡熾昌說,大學入學考試最初是由本港兩間大學自己負責,到八十年代由考試局接辦,當時定下不計績分,及格成績只列A至E五個等級,但在學位僧多粥少下,大學需要多些評核資料來決定收生,故最終決定把五個等級細分為十五個等級,又稱一級三等。
直至九十年代初,才簡化為十個等級,又稱為一級兩等,今年再進一步減至一級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