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冠心病從細做起

防冠心病從細做起

近日兩名分別年僅二十五及三十五歲的300磅肥漢懷疑因肥胖患上冠心病突然死亡。其實冠心病正趨向年輕化,除了遺傳外,更重要是我們平日漠視飲食問題,加上缺少運動,脂肪積聚於心血管內而患病。可見身體健康問題不是到患病或年老時才需留心,應從小開始培養正確飲食方法,才是預防心臟毛病的不二法門。

記者:梁佩芬 攝影:林栢鈞
資料提供:伊利沙伯醫院心臟科顧問蔣忠想醫生、營養師柯黃麗麗

食物金字塔
健康的飲食不只是吃低膽固醇食物,而要均衡營養。良好的飲食習慣是按照飲食金字塔的建議,適量選擇,多樣化,不偏食,均衡攝取足夠的營養,才能健康地成長。

第一層:油鹽糖
每日用油少於兩茶匙

鹽油糖分量愈少愈好,食油最好每日不逾兩茶匙為佳,並選擇植物油,如欖油及芥花籽油,動物油如豬油、牛油可免則免;而糖太多會轉化成脂肪引致肥胖;鹽太多會導致高血壓。另外每日喝六至八杯水也很重要,包括開水、湯及其他飲料,太甜如汽水自然少飲為妙。

第二層:蛋白質
能修補細胞

蛋白質能構成體內各組織,以供生長及修補細胞,補充體內新陳代謝,供給熱能,是均衡飲食的必需品。雞及魚均是低脂肪的肉類,但要注意吃雞需去皮,瘦肉為主,可保健康。

*一隻蛋等於一両肉的分量,但膽固醇十分高,建議一星期只吃一隻。
*中國人愛飲湯,湯渣內的肉類也應計算在內。

含豐富鈣質、磷質及維他命B2,可維持牙齒及骨骼健康成長,有助幼兒至青年階段成長,但宜選擇低脂或脫脂奶,避免食用煉奶。

第三層:蔬果類
增強抵抗力

含豐富維他命A、C及各種礦物質、纖維素,可增強身體抵抗力,維持細胞和人體的正常機能,防止便秘,有助降低血液膽固醇含量。

第四層:五穀類
無脂肪無膽固醇

含澱粉質、高纖維及小量維他命B,無脂肪及膽固醇。不少減肥人士視五穀類為死敵,其實只需注意分量,熱量控制得宜,一定比只吃肉健康及不會肥胖。
但注意大部分即食麵是用棕櫚油炸成,含膽固醇過高少吃為佳。而飯本是無脂肪、無膽固醇,但炒飯則相反。

冠心病趨年輕化
冠心病全名為「冠狀動脈性心臟病」,我們的心臟為血液循環不停提供動力,同樣也要氧氣及營養維持活力。若有物質如脂肪積聚影響冠狀動脈的血液循環,令心臟內氧氣不足,功能就會受損。伊利沙伯醫院心臟科顧問蔣忠想醫生指出,過往冠心病患者多是年長的人,但近年更有30歲左右患者,正逐步年輕化,情況與人們飲食有關,如攝取過量飽和脂肪及膽固醇,要預防心血管病需由減少吸收這兩類無益物質開始。

脂肪膽固醇是殺手
伊利沙伯醫院營養師柯黃麗麗提醒我們,跟着食物金字塔進食可有效控制吸收過量脂肪及膽固醇。基本上,食物分兩大類,一是從地上種植出來,無膽固醇,如生果、米、蔬菜;二是動物,其中含有脂肪及膽固醇,如魚及肉。其實只要分量適宜,少肉多菜,少炸及煎,就食得健康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