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港自由貿易區年內難成事

中港自由貿易區年內難成事

【記者北京報道】財政司司長梁錦松表示,內地與香港之間設立類似自由貿易區是十分複雜的事,預計需要與內地官員作多次討論,並可能需要很多時間。中港官員今日首次開會,預計只歷時兩小時,相信未能就實質問題展開討論。

梁錦松昨日與工商局局長周德熙及工業貿易署署長羅智光抵達北京,今日早上將與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副部長安民及國務院港澳辦公室副主任陳佐洱等官員開會約兩小時,之後會與外經貿部長石廣生會面,然後即日返港。政府發言人表示,如果有需要,羅智光會繼續留在北京參與工作小組會議。

財爺京開會未涉實質
梁錦松昨日抵京時說:「行政長官在去年12月時才和領導人討論,現在那麼快便可以和外經貿部的同事進一步商談,顯示國家對特區的重視。」
不過他補充:「大家都知道,類似自由貿易區的協議是十分複雜的事,所以我們預計會有多次和國家,特別是外經貿部的官員磋商,亦可能會需要很多時間,希望能夠盡快推進。」他不肯回應自由貿易區能否在1年內成立。
在酒店迎接梁錦松的外經貿部台港澳司司長王遼平則稱,較早前曾有報道指安民否認中央支持設立自由貿易區,只是誤會,事實上中央對此事的態度一向積極,安民只是回答記者,說未聽聞中央已決定降低香港服務業進入內地的門檻。

另一方面,梁錦松在出發前主持了由香港總商會主辦的第5屆五方論壇(由政府、商界、學界、政界和傳媒參與)開幕禮,話題也是成立中港自由貿易區問題,共有逾百位人士參與。論壇發言人、總商會總裁翁以登會後表示,雖然中央態度積極,但相信問題不會在短期內解決,因為涉及多個國內政府部門,不可對今次會議寄予太大期望。但與會者對此項安排均抱厚望,相信有助港商搶佔內地商機。

港貿易支援優勢登陸
此外,貿易發展局發表調查報告,顯示基於本港於法制及金融服務上的優勢,未來5年本港企業於出口時仍會選擇採用本港的貿易支援服務;但因收費及競爭激烈等問題,受訪港商對內地市場仍持觀望態度。
報告指出,於97至00年間經香港的離岸貿易,每年平均增長為10.6%,較同期本港出口總值平均增幅2.6%為高。貿發局首席經濟師梁海國表示,這正正顯示出本港貿易支援需求正不斷增加,業界應挾其優勢進軍內地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