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及美國荷李活的流行文化,向為亞洲新一代追捧,但近年這風氣有變,改吹起「韓國風」,不論韓國食品、音樂、化妝以至時裝,都廣受亞洲青年歡迎,連日本的本土市場亦遭這股韓風「反攻」成功,反映泛亞洲主義興起。
不久前,南韓最廣為人知的文化出口只是泡菜。但今天,南韓的電視節目、電影、演藝界明星及時裝卻更廣為人知。
南韓電視劇《藍色生死戀》,香港人不會陌生,因為早在香港播放了。這齣電視劇賺人熱淚,講述一對青梅竹馬的戀人,分隔多年後重逢,可惜天意弄人,女主角最後遭癌魔奪去生命。《藍色生死戀》在香港有高收視,去年在台灣更掀起熱潮,不少戲迷特別組團到故事發生的南韓束草市遊覽。
在越南,雖然政府對國內傳媒嚴加控制,但越南人仍可透過南韓電視劇窺見外面世界。南韓電視劇的受歡迎程度,可從越南全國四條電視頻道中,部分時段竟有兩條同時播映韓劇反映出來。但不只是韓劇,南韓時興的深色化妝、方頭鞋、緊身等裝扮,都成為胡志明市和河內年輕人的潮流指標。
在香港,有報道說,「韓風」吹襲下,香港「購物天堂」的美譽幾乎要拱手讓給南韓,即使是香港人,許多都會定期飛往南韓商場「掃貨」。原因?南韓首都漢城被視為女孩子的購物天堂,貨品既新款,價錢亦較日本貨便宜。而且,香港的報章和雜誌現在都時有南韓影星、歌星動向的報道,也有本港商店東主表示,單在過去一年,南韓電影和電視劇的視像光碟(VCD)銷量飆升了三成。
至於向在亞洲流行文化界稱王稱霸的日本,不論電影業及音樂界都有逐漸被南韓同業入侵之勢。日本著名唱片公司Avex就爭取了多名南韓當紅歌手的唱片分銷權,包括五人男子組合「神話」,及三人女子組合「S.E.S.」;講述兩名南北韓間諜相戀故事的電影《生死諜變》,去年亦在日本掀起熱潮。
北京一間影音店東主一語道出了現時潮流走勢:「八十年代是日本、台灣及香港歌星和電影的世界,但現在屬於南韓的了。」踏入北京的快餐店,不難發現電視正播映南韓樂隊成員在舞台上載歌載舞的片段。
除了電影、音樂和時裝外,南韓網上電腦遊戲的發展亦大熱,質素方面不比日本或美國遜色,能在全球市場分一杯羹。
南韓流行文化為何能在近年突圍?新加坡社會學家孔達卡爾指出,部分原因與亞洲區內重提「亞洲人角色」有關。他說:「這是一種泛亞洲主義……你可嚮往其他文化,不一定是歐美文化。」
產品價格較相宜也是一個因素。新加坡南韓大使館一名顧問指,南韓歌曲、電視劇及電影,在價錢方面確實極具競爭力,對日本構成挑戰。
新加坡國際電影節總監認為南韓電影質素愈來愈高。他說:「其中最好的是《JSA安全地帶》,非常精采、非常吸引。」
天時地利人和,「韓風」襲亞洲,絕對是一個時代面貌的反映。
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