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港府宣布押後「撤銷最低佣金制」,筆者認為實屬好事,極之支持,相信可紓緩對證券行業的衝擊,並減低另一裁員潮機會。至於投資者的利益,相信不會帶來太大的負面影響(《蘋果》財經要聞昨日引述筆者之言,謂今次做法對投資者有負面影響,實為手民之誤,順便在此澄清)。
上回講到有關上市公司進行削減票面值的事項,由於在削減票面值後產生「帳目上」的資金(並非真實現金收益),可用以抵銷部分(或全部)過往累積的虧損,某程度可說讓管理層把過往污迹(虧損)一筆勾銷,是「洗底行動」的一種方法。另一方面,削減票面值亦可方便公司發行新股,供股、批股大都隨公司削減票面值而來,因此削減票面值可能是向小股東、市場伸手的前奏。
港股自2000年18000點高峯回落後,近期市面頗多股價僅得數仙的股份,大部分這類股份的票面值也高逾1角,例如股價5仙,票面值為1角的股份。若公司欲批股或供股,其批股或供股價肯定不可高於現有股價5仙,可是根據公司法,發行新股的價格是不可低於票面值,若股價5仙,而供股或批股價要高於1角,除非有特別原因,否則必定集不到資金,故此惟有將票面值削減,令其大幅低於當時的股價,好讓公司得以用一定折讓的價格集資。
削減票面值亦即削減股本,有損公司的形象,故據聞老一輩的大都不會採用削減票面值來批股,而會反其道而行,推高正股股價,令其高於票面值,因此在以往票面值也頗有參考價值,正如當你發現某公司欲批股,而其股價又大幅低於其票面值,同時大股東又是要面子的大老闆,則他很可能會推高股價令其高於票面值才批股,因此這亦是投機短炒目標之一。
另一方面,假若股價僅輕微低於票面值,而大股東又急於批股集資,則他大多不會採用削減票面值這策略,而會改用推高股價。故不妨留意公司的票面值與股價差距,某些時候可能是短炒機會。
股份的拆細及合一亦會令每股票面值改變,例如每股票面值1角的股份,在一送一紅股後,即一股變為兩股新股,其票面值亦會因而由1角變為5仙,但這無損股本,故與削減票面值不同。
另一方面,當股份合一,例如一股合為10股,則其票面值亦會因而由舊股每股1角,變為新股的每股1元票面值,但這亦不會改變舊有股本。故此有些二三線股若在股份整合後,股價再度下瀉,則其股價肯定距其票面值很遠,不削減票面值也不成。
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