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評論:先設「自由區」工作小組

財經評論:先設「自由區」工作小組

在香港經濟打困籠之時,發展中港自由貿易區,便成為商界的一線曙光。自去年底外經貿副部長龍永圖高調宣布,其後江澤民加以「敲定」,囑咐朱鎔基「統籌」,此事便「熱鬧」起來。明眼人一看,便知這是江送給董連任的「大禮」,作為董繼續獲中央信任的明證。至於是否成事,或在何時落實?則其路漫漫,決非一蹴即就。
雖然自由區是政治下的產物,我們還是表示歡迎,因為香港陷入空前未有的經濟困境,內外交困,唯一可倚者,大陸市場而已。不過,揆諸過去幾年,香港財金大員對融合珠三角誇誇其談,但實際行動則慢如蝸牛,連延關一事,也是在中方催促之下,才稍有寸進。

議而不決已成特色
至於曾蔭權去年三月在最後一份預算案中,倡議在廣東(熱門地點為廣州)開設經濟辦事處,倏忽將近一年,辦事處仍無影蹤。有講無做,已成特區政府「特色」。反觀澳門在開放賭牌上,則按時間表進行,有條不紊,與香港「政出多門」,雜亂無章,高下立見。
自由區到現在只是一個概念,如何落實,尚有很多工作要做。阿松已赴京磋商,但正如原獻策者總商會總裁翁以登說,首次會議不應抱太大期望。
不過,我們認為,中港高調催生自由區,第一件事,便是成立工作小組作定期接觸,同時將進展向商界披露之餘,尚可收集他們的意見,令官方的工作小組與商界產生互動效果。若仍是閉門造車,恐怕談個三五年,仍談不出個樣來。
巫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