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評論:病入膏肓怎麼辦?

財經評論:病入膏肓怎麼辦?

通縮極度嚴重,經濟豈止疲困,簡直就快「翹辮子」,但特首還有「閒情」與「缺席」的選委議員「鬥嘴」,不知今夕何夕。
上月消費物價指數,與去年同期比較,負增長三點六巴仙,創通縮新高,雖說是月房委房協免租,扯低數字,但其他分類,幾乎悉數下跌,亦屬罕見。年關在即,消費如斯疲弱,迎來的是一匹「瘦馬」,起碼上半年看不見好轉迹象。
我們上日才說「經濟疲困、港股低沉」,昨天恒指大跌二百點,成交不足六十億,確是低沉之極,但最令人擔心的是,名義利率(不計通縮)已甚低,銀行系統資金充沛,而信貸呆滯,內需積弱難振,已陷入「流動性陷阱」,不知如何自拔。

財赤惡化影響聯滙
恒生指數已非全面反映本港經濟狀況的晴雨計,內地重磅股如中移動、中聯通,舉足輕重,適逢內地股市大滑坡,對港股自有影響。不過,剔除這個因素,港股的基調仍弱不禁風,我們多次指出樓市只是「旺銷不旺價」,地產分類走勢表露無遺,官府去年九月起停售居屋(今年三月底檢討完畢,再作定奪),只是給發展商一個去貨機會,對負資產及整體經濟,助力不大。寬免公屋租金一月,亦未能刺激消費,皆因失業危機四布。
阿根廷脫鈎,日圓下滑,兩者對港經濟,已產生心理及實質影響。關於前者,雖然官方死撐影響不大,但阿松可能因官場習氣未重,仍坦承若財赤惡化下去,對港滙必有衝擊,穩陣而有錢之人,將部分存款改為美元,屬人之常情。至於後者,人行行長戴相龍開聲勸日本三思,不要讓日圓自由下跌(FREEFALL),否則迫人民幣跟貶,則亞洲經濟能否承受?又是一謎。
九七金融風暴,本港有心人出謀獻策者不少,但剛愎自用的董特首,聽不入耳,現在香港經濟已病入膏肓,但沒有夠魄力破「醬缸」而出者,怎麼辦,怎麼辦?
巫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