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慈雲山慈正邨的倫常慘劇引起各界關注。警務處處長曾蔭培昨出席一項活動時形容今次是一宗悲劇,並會就近年發生多宗家庭暴力命案,在本星期六的中央滅罪委員會提出討論。醫生及社工均指出,家庭暴力個案的施暴者多患有情緒病,事先多有病徵,應及早求助就醫。
中文大學醫學院精神科學系教授李誠昨指出,近七成的家庭慘劇施暴者患有情緒病,病徵包括失眠、脾氣暴躁、情緒低落等;而在情緒病患者中,有四成曾自殺。他警告,若這些患者得不到適當照顧,隨時會演變成嚴重抑鬱症。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輔導服務主任(家庭治療)文盧麗萍則指出,不少情緒失控的個案早有先兆,如長期失眠、抑鬱及情緒不穩;失去理智前,多會放大聲浪、呼吸急速及想出手打人等,這時要懂得冷靜(見表),並及早尋求協助。
和諧之家總幹事王鳳儀也指出,轄下為男士而設的求助熱線(22951386)一年來接獲約一千宗個案,其中三分之一涉及家庭暴力問題,當中有的更是持續達八年至十年的問題。她又指出,不少個案的導火線是失業,令男性承受很大的壓力,卻抱着「男兒流血不流淚」的觀念,不懂疏導情緒釀成悲劇。
結婚十八年的鍾女士前年發現丈夫有外遇。她接受訪問時說,其間有三個多月腦海曾不斷閃過「攬住個女一齊死」的念頭,幸好一直有接觸社工,加上本身的理智,終於克服。她形容,當時出現這個念頭時,擔心自己死後女兒很可憐,也存在向丈夫報復的心態。
醫管局數字顯示,近年向公立醫院精神科門診求診的人數遞增,去年首次求診人數達二萬三千多人,較前年增加超過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