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少一多症 - 蔡瀾

三少一多症 - 蔡瀾

糖尿病,中國自古以來稱之為消渴,又叫三多一少症。為吃多、喝多、上洗手間多;少的是體重。
香港有個三少一多的毛病:一、書少。二、藝術少。三、禮貌少。一多,則是煩惱多,患的是三少一多症。
除了金庸小說,一本著作能賣上三千本,已是大喜事。印五百本的居多,也賣不出去。當然,漫畫是例外。
還有一種例外,就是馬經了。初來香港的時候,看見大家都在電車中看報紙,以為很有文化。偷窺一下,原來看的只是賽馬版,有些人還會折叠起來,塞進褲子的後袋呢。
雜誌月刊大行其道,電視也每晚看,就是不看書。說香港書少,一點也不過分。
近年來雖然推行藝術節,但多是冷門者,尖端的表演者跑去紐約,不來香港,我們也沒有台北的故宮博物館。大廈林立,裏面也不擺一座較為像樣的雕塑型。香港富豪入選國際財經雜誌,但所收藏的字畫,沒聽過一幅畢加索,別說梵谷了。
對待外地人,以粗魯見稱。香港人出國,留給人的印象是爭先恐後。打電話給友人,接聽的秘書只會說「等等」,絕對擠不出一句「請等一下」來。
煩惱之多,天下第一,任何事都抱怨一番。到了三更半夜,睡不着時,想的盡是讓別人佔了便宜的事,為甚麼不數數以前有多少個女友?
怎麼醫治這三少一多症呢?惟有旅行了。書去大陸買,歐美書局也多,台灣更有二十四小時的。繪畫去法國巴黎羅浮宮看,禮貌向日本人學。年輕人把這些東西帶回來,看看下一輩子的香港人會不會好一點,少點毛病?至於那一多,則應該模仿西班牙人,他們的口頭禪是「明天才做」,要煩惱,也要等明天才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