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員揭政府管理危機

打字員揭政府管理危機

香港大學政治與公共行政學系副教授 盧兆興

庫務局最近出版的《資源增值計劃通訊》刊登一篇署名「抱着良心」的打字員來信,批評打字員工作清閒,最後更建議政府取消打字員職系。事件不但引起部分公務員工會,批評庫務局鼓勵低級公務員互揭瘡疤,而且使人懷疑,政府有陰謀讓大部分打字員轉職或提早退休。
究其實,事件顯示政府處理低級公務員的幾個問題。第一,庫務局當然希望能達到資源增值,盡量削減公共開支,利用削減部分職系以達其目標。可是,庫務局的舉動,看來與公務員事務局協調不足。

問題應內部解決
假如庫務局出版的刊物接到內部投訴,理應轉交公務員事務局處理、研究和調查。舉例來說,公務員事務局理應進行打字員職級的調查,試圖證明信中所說是否屬實。很明顯,公務員事務局和庫務局協調欠佳,以致公務員工會懷疑政府「挑起公務員不滿的情緒,落井下石」。總而言之,《資源增值計劃通訊》刊出匿名信前,最好與公務員事務局討論,究竟有沒有必要先作調查,和投訴究竟對其他勤奮工作的打字員是否不合理。
第二,就算有部分打字員表現欠佳,這個問題應由內部評核和處分去解決,而不是透過刊登匿名信而把事件政治化。平心而論,假如匿名信所說屬實,則打字員的評核過程有漏洞,而公務員事務局有責任監管評核過程。其實,不少經常接觸市民的「街邊官僚」(street-levelbureaucrats),往往因偷懶而被傳媒揭發,這也暴露政府管理員工出現監管不力的問題。筆者曾親往一些與選舉有關的政府部門索取資料,也輕易察覺不少低層公務員缺乏監管,其紀律鬆散的情形令人失望。歸根究柢,管理不善是回歸後特區政府的老問題,公務員事務局有必要設立突擊內部巡查制度。
第三,從另一個角度看,事件對很多勤奮的打字員非常不公平,因為打字員職系人數,已由九八年的三千人,減至目前約七百三十人。不過,最重要的是,當日後以政治任命的高官,享有比現在司級官員更高的薪津時,低層公務員卻要受極大的工作和人事上壓力。換句話說,政府如果處理低層公務員手法不當,往往會不知不覺地使公務員體制內的階級矛盾惡化,加強內部分化和抗爭的危機。

階級矛盾更嚴重
總括而言,庫務局出版的刊物,有意或無意鼓勵公務員互揭瘡疤,實在凸顯庫務局與公務員事務局欠缺協調,而且低層公務員表現欠佳(包括部分打字員)應由內部評核和處分解決,而不是把投訴有意或無意地政治化。公務員投訴未經調查便公開,實在是把公務員內部階級矛盾加深的做法。看來有關部門要三思和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