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港交所昨日上午正式知會備兌證發行商,表示可以在昨日起恢復發行備兌證,10家備兌證(俗稱窩輪)發行商立即推出逾50隻備兌證登場,集資額逾50億元;港交所(388)單在新發行的備兌證上,一天之內已即賺取了逾400萬元上市費用連備兌證交易費。港交所行政總裁鄺其志稱,該所至今已批准逾100隻備兌證的上市申請,新一批備兌證最快可於下周一上市。
昨日發行備兌證的證券行計有荷銀、里昂、比聯、法國巴黎百富勤、瑞銀華寶、麥格里、法興、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德意志銀行及JP摩根,但早前曾表示會發行備兌證的滙豐、Fortis、美林、所羅門美邦及摩根士丹利則仍未有動靜。在昨日發行的備兌證中,以認購證較多,認沽證較少,每隻發行的規模約在逾8000萬至1億元,換言之昨日單在備兌證上已集資逾50億元。
證券商在發行新備兌證上採取不同策略,因聯交所在頭三星期的新備兌證發行數目只有約100隻,額滿即止,故有證券商一次過便發行達10隻備兌證,以圖搶佔「地盤」,但有證券商則採取審慎方式,先少量發行備兌證,視乎同業如何出招再作回應,但他們主要都以平為賣點,其中麥格里及里昂更會向客戶退佣,以鼓勵更多投資者參與備兌證買賣。
據一名證券經紀表示,其實一般散戶選擇備兌證最簡單的方法宜看其引伸波幅的高低,因引伸波幅代表了某備兌證的價格,引伸波幅愈低,代表某備兌證愈平,加上目前聯交所某程度上已不再限制發行商在單隻備兌證的增發數量,如引伸波幅過高,可能會引來發行商增發備兌證,從而令引伸波幅急跌,故投資者可以考慮相對於某些已掛牌備兌證的歷史引伸波幅,以及新發行的備兌證引伸波幅較低者去購買。
在昨日發行的備兌證中,除了長實(001)、和黃(013)、滙控(005)及恒生(011)的引伸波幅多數在30至40%內,其他股份的備兌證引伸波幅都在50至60%間,除顯示正股本身股價波動較大外,投資者的投資成本亦較貴。
麥格理證券(亞洲)衍生工具部經理雷裕武預期,在本地備兌證復市初期,交投可能比較淡靜,原因是投資者要重新適應莊家制等新的市場規則,加上市場一下子出現大量新發行備兌證,投資者未必懂得選擇,反而會採取觀望態度。
他建議投資者在選擇備兌證時,要留意及預測正股走勢,然後估計正股的升、跌幅,再釐定備兌證行使價,選擇合適的備兌證,不能夠單以備兌證的溢價作標準。他認為,實施新的備兌證上市規則後,發行商之間的競爭將更趨激烈,發行商會推出一連串宣傳攻勢來建立品牌,當中以獎勵或佣金優惠計劃至為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