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上公司派息後,股息會在股價中扣除,所以派息與否實際上沒有分別。一些公司的股本回報率高,保留資金對股東會更有利,如果股東想套現,可以減持部分股份當作收息,當然這樣是假設公司壯大之後股價上會有所反映。但理論歸理論,減持部分股份自製股息這個概念,於本港並不流行,否則國浩(053)早前的回購活動,也不會惡評如潮。如果持貨較多,按比例減持兩成,便等同收取了股息,當然回購價不高也是理由,但這價錢基本上是由市場供求所決定,不過如果只是持有幾千股,則沒有了這種減持部分的彈性。
昨日市況雖靜,一批高息股份卻十分強勁,同得仕(518)、六福(590)及葉氏化工(408)都是隨手拈來的例子。於本港投資文化下,二三線派高息是有其重要性,首先是增強了投資者對其盈利質素的信心,沒有能力派息是較有機會出現逆轉的情況。其次是本地二三線向來較受人忽視,隨時無人問津,長線投資者便要靠股息慢慢取回回報。
股息率受重視,但是不應凌駕PE,沒有息派的勝獅(716)便因而落後,這個情況並非太合理。一批高息股份的業績其實只是平穩,管理層是傾向穩健,風險不太高但盈利增長機會短期內也不高。勝獅負債高外,而且還要反其道而行逆市收購,表面看風險不低,但新收購的順德貨櫃廠規模大,順德碼頭則有協同效應,而收購順德及天津貨櫃廠後分別在華南與華北加添兩個點,正好配合原有在華東的基地,逆市擴充不錯較冒險,但條件則會較低,何況是有策略而行。業績好轉已多時,以估值計甚吸引,其實也不是沒有條件派息,累計盈餘已開始有較高數字,只是派太高股息反而不智,可能取中庸之道最好,這只是筆者個人的意見而已,但希望管理層也要顧及投資文化。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