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白宮前見習助理萊溫斯基與前總統克林頓的一段性醜聞,當年舉世矚目,至今仍觸發無窮想像。俄羅斯一名作曲家從中得到靈感,將萊溫斯基的故事創作成歌劇,並天馬行空地將她刻劃成俄羅斯雙重間諜,故事就發生在克里姆林宮而非白宮,她邂逅的總統亦非美國的克林頓,而是俄羅斯的普京。
俄羅斯NTV電視台周日報道,這齣萊溫斯基新傳名為《莫妮卡在克里姆林宮》(莫妮卡是萊溫斯基的名字),當地的薩拉托夫歌劇團已同意製作這歌劇。
作曲家奧科羅科夫表示,這齣歌劇將萊溫斯基描寫成雙重間諜,同時為俄羅斯和美國的情報機關工作,而歌劇的高潮是她會見俄羅斯總統普京。但他沒有透露兩人在劇中的關係。
奧科羅科夫說歌劇不會只寫政治陰謀的爾虞我詐,也會相當着重寫情:「我希望這歌劇有一個可以愛人和被愛的女性。」他續稱,劇中的萊溫斯基,最後會嫁給普京的首席保鑣。
奧科羅科夫有此創作意念,其實絕不令人意外。萊溫斯基當年在白宮搭上克林頓發生的不倫之戀,經美國傳媒和獨立檢察官斯塔爾窮追猛打而暴露於世人面前,更導致克林頓在九八年被國會彈劾,險些下台,事件本身就已像一齣肥皂劇。
一個寂寂無聞的女子竟可令世上最有權力的人陷入下台危機,令各種陰謀論四飛。當時的第一夫人希拉莉就曾形容事件為「巨大的右翼陰謀」,是一眾保守派人士無中生有,企圖推翻她丈夫。
希拉莉當年護夫心切,不肯承認克林頓與萊溫斯基有染。其他陰謀論者卻老實不客氣,大膽假設萊溫斯基是某些勢力派來引克林頓跌落陷阱的卧底,美國保守派人士嫌疑最大,但也有其他猜測。
由於萊溫斯基是猶太人,中東不少論者當時就直指她是以色列安插在白宮的「計時炸彈」,整件事是由以色列情報機關「莫薩德」炮製,目的是控制美國的中東政策。
萊溫斯基是俄羅斯間諜之說,當時並不盛行。不過,俄羅斯前總統葉利欽前年出版回憶錄《午夜日記》中,聲稱他在九六年就已收到密報,指美國共和黨人士正安插一名年輕女子進白宮,從事令白宮主人蒙羞的陰謀,但他卻認為克林頓自可處理此事,因而沒有告訴他。這說法顯示俄羅斯情報當局的線眼已延伸至白宮。俄羅斯歌劇想出以萊溫斯基為間諜,豈是偶然。
綜合外電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