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俗語有云,生嚿叉燒好過生仔。
英國人計過條數,養大一名豆𡃁,需費三百五十萬港元,明碼實價,冇年晚清貨七折這回事。
仔女是有骨的叉燒,長輩勞氣的程度像小布殊遭餅乾鯁喉,窒息暈倒。做父母,注定終生要為仔女給噎住、暈厥。
惡鯁的仔女,連叉燒也不如。叉燒衰極有飽肚的譜;仔女不孝,父母受虐,冇啖好食之餘,還要榨乾棺材本替仔女還債,為仔女着草避大耳窿。傳媒故意捧紅理財失敗者,立心炮製accidentalhero,炒作逆流自強的勵志故事,是好心做壞事。記者應該訪問一批批牙斬斬的碌爆卡與破產族的父母,他們有得揀的話,是不是生嚿叉燒冇咁閉翳?叉燒至低限度不會累街坊、靠害親戚、出賣朋友。
不過叉燒本質是豬肉一塊,要靠明爐烤製,不能偷工減料,落幾多工夫,得出幾多成果。為人父母,在烤製過程中躲懶縮骨,夠鐘起貨時才發現叉燒已經爛皮老肉,乾柴一樣,回天乏術。把豬肉好端端燒成廢柴的父母實在太多了,再培訓局應該為家長開一課長命愛心叉燒班。
中國人的倫常共識是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一部道德通書,敵不過外圍因素,睇不到老了。二十一世紀岔開新一頁,視子女如豬肉,不算怪論吧。看「麥兜」卡通片笑到噶噶聲的成年人,幾十歲別玩毛公仔了,你識得辨別冰鮮麥兜嗎?懂不懂處理家裏兩頭十八歲以上的口蹄麥嘜?別推卸責任,請閣下看看,鏡中的哮喘豬,似邊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