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介紹景德鎮瓷器的節目中一折,不知來龍去脈與首尾,只見人們在土中,挖掘到一些被砸爛的青花瓷。不是砸一下,而是碎成好幾塊,帶點毀滅性。深埋在地,以為永不超生。
誰知可以出土。
出土後,又有研究的工匠、專家、學者……,把它們還原。欷歔可惜。回復原狀原貌,也是工藝精細的名貴珍品呀——為甚麼當年捨得砸碎?還那麼狠?
一定出甚麼問題吧?
會家子審視細研,終於發現了,盤龍紋青花,龍應有五爪,其中之一誤描了六爪。因這多餘的、不合情理的、不順眼的小小的爪,再好亦「不作瓦全」。這點,還是當局者清。
不知你們年終歲末,會否收拾一下過去?每回的整理,常在被撕碎、砸爛、遺棄、忘懷、故意丟在一角……的舊物中,重溫一些微妙的故事。寫作人也可能在一堆放棄了的材料,尋回不少不錯的情節或題目。當初為甚麼不要?——必然有自己取捨的原因。只是時間過去了,寬容了。
沒發展下去?有點可惜。不過,如何還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