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九三年出動特種部隊到索馬里執行軍事行動,結果不但鎩羽而還,美軍有十八人喪生和七十三人受傷。事隔八年,荷李活將這段慘痛歷史拍成電影《黑鷹15小時》,不但把美軍這段被打得落荒而逃的恥辱包裝成英雄故事,並迴避了美軍屍體被索馬里拖出遊街示眾的一幕。
《黑鷹15小時》周五在美英等地公映,香港也有上映。雖然影評人都對此片的戰爭細節場面表示讚賞,但片中卻迴避了當年索馬里人拖着美軍屍體遊街示眾的最恥辱一幕。這一幕事件令當時的克林頓總統即時倉皇撤軍。
多名曾參與索馬里戰事的軍人也表示,電影沒有百分百反映事實。埃弗斯曼中士不諱言:「新片與現實有點不同,因為它沒有描繪出整場戰爭……只將焦點凝聚在一些角色上。」
施特呂克爾上尉最初擔心新片把戰事描述成軍事大挫敗或美化成軍事勝利,幸好兩者都不是,而是要表達個人英雄主義。
該片的英國導演列尼史葛否認新片是要表達「狹隘愛國主義」,他只希望新片能鼓勵公眾討論美軍現時在阿富汗的軍事行動,探討美國應否介入別國,以及何時介入等問題。
該片監製謝利畢咸瑪亦否認新片美化美軍當年的行動。他說:「我們只想拍攝美軍出動和如何求生的故事。」
九三年十月,美軍派特種部隊到非洲索馬里首都摩加迪沙捉拿軍閥艾迪德兩名高級助手,任務原定一小時完成,但最後演變成幾百名美軍與幾千名索馬里人進行十七個小時駁火,其間美軍兩架黑鷹直升機被擊落。
綜合外電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