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荃灣一間藥廠昨日在製藥期間,懷疑混合化學品時出錯,產生猛烈爆炸,天花板及大門均被炸毀,一男一女職工首當其衝被炸至重傷,送院治理後男傷者情況危殆,女傷者則情況嚴重,有關部門現正調查意外原因。 記者:劉柏麟、姜偉康、杜建彬
事發的美達藥廠有限公司,位於荃灣德士古道荃灣工業中心二十四樓,男傷者高孔洲(二十四歲),是藥廠的製藥控制員,由於事發時他正站在爆炸的製藥爐旁邊,故八成皮膚燒傷,目前正在深切治療部留醫,性命危在旦夕;女傷者黃秀蘭(五十七歲),在藥廠當雜工兼煮飯,她當時剛經過現場門口,面部被燒傷,且吸入爆炸後產生的化學氣體,灼傷喉嚨,情況嚴重。
昨午二時許,高在廠內一個面積僅兩米乘三米的製藥房內,負責製造一種甲狀腺病患者服用的「碘酸鉀藥片」(PotassiumIodineTablet),當時他正進行俗稱「攪粉」的製藥程序,將六種化學品及藥物傾倒入一個壺狀的攪拌機內,在完成攪拌程序後即可壓製成藥片。
其間,懷疑藥物在混合時產生化學作用,造成猛烈爆炸,高首當其衝被炸至重傷倒地。
由於爆炸威力強大,連房內的天花板亦震開,大門倒下,姓黃女工剛行經門口,亦遭炸傷,其他工人聽聞巨響及現場充斥濃烈的黃色氣體,立即疏散到地面及報警。
消防員到場時,現場火警已被自動灑水系統撲熄,但仍濃煙密布,充滿着藥味,而發生爆炸的製藥攪拌機則仍開動着,兩名傷者事後被送院治療。
機電工程署人員及政府化驗師事後到場調查爆炸原因。政府化驗師陳以信在現場初步調查後表示,懷疑引致爆炸的藥物包括有酒精類、碘酸鉀(PotassiumIodate)、澱粉及糖類,本身特性穩定,過程中亦毋須加熱,正常而言應不會造成爆炸,但詳情仍有待進一步調查。
事發的美達藥廠數年前曾與本地及內地學府合作,並得到香港應用研究局、美國國民健康學院資助,斥資六千萬元研究三隻廣泛應用的中藥,成功打入美國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