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連日來引發的統獨對立、朝野爭議、對岸(大陸)反彈、民調支持而輿論批評,台灣當局決定在護照封面加印「ISSUEDINTAIWAN」的問題,已發展成一個「Taiwanissue」(台灣問題)也。
據台灣民調顯示,超過半數的台灣民眾,認可在護照封面加註,並傾向相信政府關於區隔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解釋。但輿論界則對這做法多有批評之聲。
民眾認可加註,是因為過去許多年來,台灣人在外國,總要常常不厭其煩地,向外國人解釋他們的中華民國國籍,不是外國人所了解的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而是在台灣的中華民國,他們是台灣人,不是外國人所了解的中國人。這種口頭補充已使台灣人感到厭煩,他們認為在護照上加註,則只要把護照拿出來,不需多說就一切都明白了。
輿論批評有幾點理由。
首先,加註不會給旅遊帶來方便。因為台灣護照經過這麼多年台灣人在國外的頻繁旅遊,早已被世界各國所接受。旅遊業者表示,在進入外國時,通常會在入境表格的國籍一欄填「ROC,Taiwan」,從來不會有任何問題。一旦換了護照式樣,加了註,說不定反會被外國移民局官員把新護照當假護照,徒增困擾。
其次,護照封面加上簽發地點,可以說是全球唯一的做法。這做法無疑是奪去了台灣駐在各國的領事館或代表處的權力。因為若一個護照在紐約丟失,本可以在紐約的台灣駐美代表處領到一本新護照,若新護照在封面上也要印上「台灣簽發」,那不是很荒謬的事?以後人們如何辨識護照是在何處簽發的呢?而且,這種自己設限簽發地點的做法,實際上等於降低了中華民國的國際地位。
其三,在定義上,「台灣簽發」所指的台灣是甚麼?按照台灣的中華民國憲法,並沒有出現過「台灣」這個詞,而只是以「國家統一前」的「自由地區」,來表述目前中華民國政府所統屬的台、澎、金、馬地域。
台灣當局所定的《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也沒有單獨稱「台灣」的字眼,所提到的「台灣」都叫「台灣地區」,並在條例的第二條說明:「台灣地區包括台、澎、金、馬及其附屬島嶼」。
「台灣簽發」的「台灣」,尚未成為一個政權稱謂,它只能被當作一個地點,而設限簽發地點的做法,如上所述,並不明智。
因此,護照加註之舉,無便民之利,而有自我設限及定義混淆之弊。有人批評此舉是政治「自慰」,在國際外交無任何進展的情形下,只能拿這種在自己的護照上加些字眼來滿足符號上的勝利,算是向獨立前進一步了,此非自欺欺人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