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水域,有兩種十分可愛的海豚經常出沒,一是性格活潑的中華白海豚,另外是天性害羞的江豚。但隨着社會發展,海洋污染將會影響牠們的生長。自93年起,「海洋公園鯨豚保護基金」,不斷在各中、小學推廣保育活動,喚醒學生們要愛惜生態環境,透過小朋友的心意,向大眾灌輸保護海洋生態的知識。在剛過去的星期六便是「海洋公園鯨豚保護日」,獎勵在過去1年努力參加活動的學生,表揚他們的愛心,我們且聽聽3位小學生對保護海洋生態的心聲!
記者:梁佩芬 攝影:關文慧
「海洋公園鯨豚保護基金」自1993年成立至今,每年都讓青少年透過參加不同活動,認識瀕危的海洋哺乳類動物,鼓勵及推動各中、小學支持及促進本地的環保工作。獎勵計劃於每年9月開始,至翌年8月結束,學生可參與海豚考察團、遊覽海岸公園、認識紅樹林及設計一些書籤、e-card及海報,從多方面認識環保,從中得分,到年尾來個大結算。凡在過往未有參與的學校,將獲優先處理。
2000-2001年度獎勵計劃小學組獲金、銀、銅獎的3名同學,都來自梁省德小學下午校,小記分別就3方面訪問他們的感受,相信除了他們獲益不淺外,大家亦可從中得到啟示和鼓勵呢!
「漁民在拋魚網時,要注意附近有沒有海洋生物出沒,勿弄傷牠們。」
「閱讀報告是今次參與獎勵計劃的其中一個活動,我在公共圖書館借了一本約有100頁,講及海豚生態的中文圖書,裏面敍述海豚的繁殖方法、生活形式及環境污染怎樣影響牠們的生存機會。當中令我最難忘的,是說到海豚時常受到漁船的威脅,如拋錨時弄傷牠們的身體、船隻漏油污染海水、還有都市人出海時肆意亂拋垃圾等,我覺得這些都是人類自私的表現。以前我都試過隨地拋垃圾,但今天我知道這不但影響市容,還會污染地球,拋垃圾落海更會嚴重影響海洋生態平衡。」
「希望大家參與多些環保活動,令香港更清潔更吸引!」
「上年春天,我到海下灣海岸公園參觀。參觀過後我才知道那裏原來是一個具有特殊科學價值的地方,由於天然地勢形成屏障,能為珊瑚提供不受污染的良好生活環境,共有39種珊瑚可在此找到。我有機會看到很多不同顏色和形狀的珊瑚,以及很多奇形怪狀的石頭。經導師講解後,我才知道香港還保留這麼多優美又未被污染的環境。之後,一行40人到海下灣沙灘清理垃圾,多是一些報紙及空膠樽。」此後她開始學習愛護環境,更說少用膠袋、自備購物袋是她的第一步!
「香港水域已開始不適合海豚生長,但如果我們合力保護環境,抗拒污染,有朝一日各大小海豚定會重投我們的懷抱。」
「上年9月,我同20位同學一起參加考察中華白海豚活動。以前只是在電視上見過,只知道牠們是肥嘟嘟的,親眼見到後,才知道原來牠們還有個長嘴巴,不時BB聲大叫,但都不及我們在船上哇哇大叫般勁!回到學校,我試過用紙黏土做隻小海豚作參觀報告。」
海洋公園有見於亞洲鯨豚所面臨的種種危機,關注保護在亞洲區河流及沿岸水域的鯨豚及其生態環境的重要性。而在眾多鯨豚中,基金最關注是全年都在香港水域出沒的江豚及中華白海豚。有見及此,在1993年開始將每年一月第二個星期六訂為「海洋公園鯨豚保護日」,以趣味性的活動推廣保護鯨豚及海洋生態的訊息。詳請可參考海洋公園鯨豚保護基金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