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怡專欄:去中國化 - 李怡

李怡專欄:去中國化 - 李怡

陳水扁在星期日(十三號)「台灣人公共事務會」(FAPA)成立二十周年大會上,說要「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就是他已批准在台灣護照封面加註英文TAIWAN字樣。怎樣加註?他沒有說。第二天,外交部長田弘茂表示,只有一個版本,是最少爭議的版本,即原有中華民國的中、英文國號不變,國徽也依舊,只在下面加上一行「ISSUEDINTAIWAN」(台灣簽發)的英文字。
陳水扁隨後解釋說,因為台灣的中華民國護照過去常被其他國家誤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護照,旅遊、洽公很不方便,所以要加註,就像台灣的產品會印上「MadeinTaiwan」一樣。民進黨也說,加一行「ISSUEDINTAIWAN」的英文字,沒有改國號,不是搞台獨,只是讓外國人區隔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而已。
倘若真的只是這樣的作用,加這一行字當然可稱為務實之舉。事實上,在外國,許多人不知道RepublicofChina(簡稱ROC,即中華民國)在哪裏,卻很清楚台灣在哪裏。談到台灣問題,也極少人說是「中華民國問題」,包括筆者在本欄的文章在內。
儘管做生意、談話、寫文章,大家都稱之為「台灣」,但是,在護照上加註是否有此必要?因為從來沒有聽過任何台灣人拿中華民國護照進入外國,會被移民局官員誤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護照。若有護照困擾的問題,早就有國際壓力或其他國家反映要加註了。事實上正如章孝嚴所說,中華民國護照使用數十年,從來沒有任何困難。
因此,這時候在護照加這行字,不能說是出於使台灣人旅遊方便,而確實是出於統獨的意識形態作祟。前年十二月,民進黨元老、總統府資政姚嘉文已說會推動更改護照,而最終目的是要成立台灣共和國。去年六月,陳水扁會見海外台獨代表時,說改護照事在必行。而在星期日陳水扁也選擇向海外台獨組織FAPA宣布此消息,並說這是送給FAPA二十周年「最好的禮物」。

從這個角度來看,台灣在野黨批評扁政府用「ISSUEDINTAIWAN」來作為更改護照、走向台獨的第一步,不是沒有理由的。此舉也是扁政府銳意推動「去中國化」的一步。單以這行加註來說,尚不能稱之為「去中國化」,但至少是「減中國化」。民進黨立院黨團幹事長蔡煌瑯更明確表示,民進黨的真正主張是在護照上的中華民國之後,加註「台灣」,而不是「ISSUEDINTAIWAN」。
對扁政府推動「去中國化」,筆者不但能理解,甚至還同情。問題是這做法在現實上對台灣有何好處?我們看到的是:在台灣社會上重又挑起統獨的對立與爭議;在兩岸關係上,則使已經蕩然無存的兩岸互信,更進一步受損,在外交上,對台灣拓展國際空間,也毫無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