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港去年的破產數字大幅攀升至1.3萬宗,銀行界一直爭取成立個人信貸正面資料庫,以防「蓄意利用破產詐騙」,該建議可望最快在半年後成事。財經事務局局長葉澍堃首次表態,支持銀行交換正面信貸資料。
據悉,銀行界已就將所有客戶的正面信貸資料公開達成共識,而客戶正面信貸資料的公開範圍則仍有待金管局與私隱專員公署及消費者委員會等機構商討。昨日亦達成多項針對破產問題的措施(見表)。
昨日財經事務局與多家機構舉行第2次個人債務及破產問題的圓桌會議。葉澍堃於會後表示,與會者同意銀行交換個人正面信貸資料的建議,而金管局將會與私隱專員跟進有關細節,可望盡快落實。
對於一向對交換個人正面信貸資料持保留態度的私隱專員是否支持該建議,葉澍堃並沒有正面回答。他只表示私隱專員在昨日會議中已了解到銀行對交換個人正面資料的要求,亦明白到監管機構大力支持銀行絕對需要交換正面資料。私隱專員鄧爾邦早前曾表示,容許銀行互換客戶資料,可能會對整個社會起着根本變化,令每個人將被其過往借貸紀錄標籤,從而影響日後的借貸能力。
滙豐銀行總經理柯清輝表示,原則上同意將所有現有客戶的信貸資料存放到資料庫內,但滙豐沒可能在初期便將所有資料存放到資料庫內,因為當中會涉及龐大的資源。因此,滙豐傾向分批進行,初期可能只會存放新客戶及信用卡客戶資料,稍後再存放客戶信貸資料。
出席會議的銀行公會署理主席盧重興表示,由於當中涉及銀行需要修改電腦系統,預料最快要到修改條例之後6個月才能正式實施。
另外,私隱專員公署將會在2月修改現行個人信貸資料實務守則,當中包括延長保留信貸申請資料和檔案活動資料的期限,由目前的3個月延長至5年。道亨銀行高級總經理張耀堂歡迎該修改,這將可以令銀行能追查客戶更長的的信貸資料,可加強銀行的信貸審批工作。
金管局副總裁簡達恒表示,下月會發出指引,向銀行界就信貸審批的程序及資料分享方面作出建議,希望確保銀行有一個審慎的信貸程序。簡達恒亦表示,銀行界已收緊借貸政策,但若收緊速度太快,會造成信貸緊縮,銀行界要從中取得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