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上市公司宣布供股,同時削減股本。究竟甚麼是削減股本呢?
假設某公司集資100萬元,每股1元,那麼公司便要發行100萬股股份,通常公司發行每股1元的新股,但公司的票面值會遠低於其股價。假設公司的股票票面值為0.1元,那麼會計入帳方式會是把10萬元(100萬股乘以0.1元)列入股本帳,其餘90萬會撥入股本溢價帳(SharePremiumAccount)之內。
這種會計安排,是為了公司運作較具彈性,如果公司有虧損,便會把虧損放在累積虧本帳項之內(AccumulateLossAccount),既然是上市公司,公司股價便會自由浮動,股價亦會可升可跌。一般情況之下,股價通常會高於股票的票面值,但當公司出了壞消息,股價亦可能低於股票的票面值。
短期之內,公司股價低於票面值並沒有多大問題,但長期是這樣的話,對公司並非好事。按照香港有關法例,公司發行新股之時,其發行價必須高於現時的票面值,因此如果公司股價低於票面值,而公司又要供股集資,除了期望股價上升至高於票面值外,另外一個方法就是削減股本。在先前例子,公司股本有10萬元,如果削剩1萬,每股票面值便跌至0.01元(一仙)。原本公司想在0.08元批股,但礙於票面值是0.10元,法例上並不容許,但削減股本之後,票面值跌至0.01元,因此批股活動得以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