擾攘咗一排嘅備兌認股證風波,終於喺上個禮拜露出平息嘅機會,傳聞更話最快會喺今個禮拜就有新輪推出。今次僵局得以化解,街外傳聞話係證監會應市場嘅要求,唔再要求發行商嘅交易董事,要對發輪時資料失實負上民事責任。
件事睇落好似係證監會肯作出讓步,而且重大發慈悲咁,不過韋衡從行家口中又聽到另一個版本,就係話班發行商原本死都唔肯接受喺任何情況下負上民事責任,只不過由於已經無發輪成半年有多,無收入又要捱打,加上周圍裁員聲四起,同埋證監會嘅威迫利誘,喺無辦法下惟有接收咗呢啲「喪權辱國」嘅不平等條約,而邊個係呢場仗嘅贏家,明眼人一睇就知喇。
喺美國班分析員嘅吹噓下,美股嘅上升動力似乎又返晒嚟,尤其係啲科技股俾啲大證券行嘅分析員寫幾下,話會喺2002年大發神威,個股價就好似食咗大力丸咁,升上去嘅時候吓吓都咁有力,可知呢批分析員嘅威力有幾犀利。
不過做投資者有好多時都唔知信唔信啲大行嘅分析好,皆因每個分析員喺寫報告嘅時候,或多或少會加入個人嘅睇法,就好似韋衡有個客咁,收到幾間證券行對聯想(992)嘅睇法都唔一樣,有啲話佢個價貴,有啲又話應該要買佢,真係唔知信邊個好。其實呢啲情況對於韋衡嚟講已經係見怪不怪,只不過係奇怪在大家都係見公司同一班嘅管理層,攞同一嘅資料,但所做出嚟嘅評級完全唔一樣,至於邊一面啱邊一面錯真係要問吓班管理層至知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