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科技股泡沫爆破,美國經濟步入衰退,亞洲的電子產品出口受到嚴重影響。環球經濟步入衰退,依賴歐美市場的亞洲出口亦無可避免面對負面壓力。然而市場預期環球經濟於今年復甦,亞洲各國的出口能否藉此起死回生呢?
亞洲各國的出口都十分依賴美國市場,約佔他們出口兩成左右,其中日本更高達3成,而大部分出口都是消費類及電子產品。猶記得在97亞洲金融風暴時,東南亞各國貨幣受到衝擊,大多貶值5成以上,而日圓、台幣及坡元的貶幅也達2成,雖則會造成通脹隱憂,然而當時歐美仍處於增長期,故亞洲地區的出口可支撐經濟迅速復原。相反,現時歐美經濟狀況迥異,美國經濟出現負增長及高失業率,人民對消費品的需求下降。另外,自從科技股熱潮冷卻後,全球對半導體及電子產品的需求持續疲弱,令以電子產品出口為主的台灣、新加坡及南韓受到較嚴重打擊。
近期日圓持續偏軟,一度跌至133水平,對亞洲其他國家的出口構成直接威脅,特別是電子產品及汽車業最受打擊。而日本政府此時卻無意干預滙市,一改以往積極參與市場的作風,市場人士更擔心日圓或下試140甚至150水平,這樣將會重創其競爭對手如台灣、新加坡及南韓。亞洲各領導人已先後發表強烈聲明,希望日本政府出手干預滙市,避免亞洲各國爭相把貨幣貶值,重演97金融風暴,連中國政府官員亦呼籲日本政府應該負責任,以免造成連鎖反應。
經過97金融風暴的洗禮,大部分亞洲國家如南韓及泰國都致力改善企業及金融架構,以重組銀行及企業壞帳為首要任務,經過幾年的努力已漸見成果,以南韓為例,她是四小龍中在去年第3季唯一仍錄得經濟增長的地區。南韓和台灣都十分依賴半導體出口,但此行業卻隨着經濟周期所發展,過去兩年對半導體的需求持續下跌,然而近期電腦及電子產品生產商的需求有所增加,出現存貨不足的現象,筆者相信半導體行業將於今年年中全面復甦起來。
香港的出口已由製造業出口轉變成技術出口,並成為一個轉口商,加上中國已正式成為世貿成員,香港將繼續扮演此角色,預料中國的經濟高增長可帶動兩岸三地的出口往來,而東南亞國家亦受惠於環球復甦及區內的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