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立法會議會聯絡小組委員會部分成員不惜取消行程,亦要堅持乘坐商務客位外訪,更向內務委員會及傳媒隱瞞事件真相的醜陋行為,昨日經本報披露後備受公眾批評,有立法會議員及學者認為,議員作出任何決定,均須向公眾坦誠交代及承擔責任,不應有任何隱瞞,今次事件肯定會損害立法會議員的形象。
本報昨晚透過音頻互動電話系統調查顯示,有近八成被訪市民認為,在現時經濟困境下,議員出訪應該乘坐經濟客位,與民共度時艱,只有一成三贊成他們坐商務客位(圖一)。另有七成一被訪者不同意立法會議員乘坐經濟客位出訪,會影響香港的形象和地位,但亦有一成四同意(圖二)。
目前立法會除少數委員會外,絕大多數會議已經全面對外公開(見表),今次涉及事件的議會聯絡小組委員會,是少數不公開會議的委員會之一。
部分立法會議員均批評委員會不應採用隱瞞手法去處理今次事件。前綫何秀蘭認為,議員做了決定,就要有承擔公眾批評的勇氣:「當日我哋支持爭取居港權,咪一樣畀好多市民批評!」職工盟李卓人亦指出,「議員嘅『尊貴』來自對市民的服務,唔係一啲表面嘅榮譽」,他亦認為委員會不應將會議內爭拗向傳媒隱瞞,亦不應阻止議員在內會提反對意見。
事件主角之一的李華明亦承認事件對立法會形象有影響,但強調他們已做了一些補救措施,例如盡量買平價機票,初步估計可每人節省近萬元;至於日後再有類似決定,他建議用問卷方式,由六十名議員決定。
而另一位主角蔡素玉則堅持民建聯當日支持坐經濟客位,不過若大部分成員贊成坐商務,「我哋亦唔會阻住個地球轉!」
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副所長劉兆佳認為,今次事件會削弱市民對議員信任,他相信市民會體諒議員坐商務客位,但議員一定要坦誠為公眾公開,今次他們做法在政治上實屬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