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紅磡海逸酒店和旁邊的海濱廣場,「中國首富」、「中國頭號新好男人」劉永好孤身一人,沒有秘書更沒有保鑣,任由鳳凰衞視及本報記者「擺布」兩小時,既合作又健談,有求必應,其間只試過一次要求記者給他一杯冷開水,令只顧採訪而怠慢首富的記者也不好意思。最後他問記者:「現在甚麼時候了?我要回去了。」身家83億元人民幣的新希望董事長劉永好,原來沒有手表。
劉永好從不擔心有人搬走他的乳酪:「如果今天我一無所有,這會是一個新機會,我覺得自己能力比較強,即使做看門的,我也會很努力幹,有機會還會向客人介紹公司的情況,令老闆覺得我這個人雖然年紀比較大,但做事還行,會給我升職加薪,讓我拿到足夠我消費的收入。」
「那時我可能更輕鬆,每個星期都有兩天休息(內地規定),可以多陪伴家人,還有不用生活在閃光燈下。」劉永好直言他最仰慕的是長實集團主席李嘉誠,但也深明李嘉誠長期成為傳媒焦點之苦。
對於財富,他有一套獨特看法:「一個人賺取了1000萬元,生活的一切需要都解決了,1000萬元以後的事,更多是責任──對企業,對員工,對創造社會財富及對國家的責任。」所以他在94年發起「光彩事業」,希望更多中國人可以像他一樣,脫離貧窮。
「有朋友笑我說:你這個人不合算,一天到晚那麼忙,你能花多少?問題是人追求的是甚麼?我可以天天吃肉跳舞打麻雀,但人生應該追求挑戰,享受創造財富的過程。」
他本來在5年前計劃現時可以有三分一的休閒時間,用來打高爾夫球、游泳、爬山和旅遊。但計劃落空了:「如果我只專注農業,我可以一個月不管公司,剩下40%的休閒時間,但由於有新的投資,可能要再等5年。」
他說的新投資是房地產。雖然劉永好在98年才重新投資房地產,2001年11月已當選中國房地產十大風雲人物,新希望集團計劃今年斥資30億元於中國地產業,令他由農業大亨,變身地產大亨。
劉永好歷年都是中國富豪榜的前列人物,但在他名字旁邊的巨富,很多已經隕落,他的生意卻愈做愈大,財富愈來愈多,他說秘訣是「快半步」和「波底進入」:「92年時我們曾經搞過房地產,但見勢頭不對即退出,到96、97年再研究,98年才重新投入。」
他說劉家兄弟同心創業是希望集團的成功要素,但企業到達一定規模,就會出現矛盾:「打仗還靠父子兵,但集團做大了,要克服家族式管治是痛苦的過程,處理不好,企業便倒了。」劉氏兄弟在92及95年兩度分家,四兄弟各自發展自己看好的行業,結果是劉永好的王國遙遙領先。
為了克服家族式管治,劉永好限制親戚在集團內任高職:「我有一個表弟,在企業裏幹了很久,表現不錯,但一直沒有升職加薪,我只能跟他說:『這是你的悲哀,因為你是我的親戚。』」
雖然看來只有40來歲,但劉永好已年過五十,始終要找接班人,21歲的女兒劉暢成為他唯一的選擇。不過他希望女兒不要曝光,連名字也不肯透露,記者只是在民生銀行的招股資料中,才知道劉暢的名字;她現時為父親打理四川南方希望公司,持有民生銀行3.76%股權。
20歲的劉永好得到第一雙新鞋,21歲的劉暢得到的,則是市值12億元的股份。
撰文:羅綺萍
攝影:李潤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