闊別了3個多月的格林斯潘終再出現,對近期美國經濟狀況發表言論,語調仍如數次前一樣,指出短期風險仍非常大,能否復甦將取決於企業盈利及資本投資,唯一不同的是對前景看法由較負面轉為中性,認為轉好或轉壞皆有可能發生,此番言論亦重燃月底減息希望。同日所公布的生產物價指數連續出現第3個月下跌,顯示未有通脹壓力,聯儲局可以繼續放膽減息。
正當眾人以為幾無通脹之時,它正悄悄走近,鋼鐵生產商在過去兩個月內已將價格提升了15%。大家都知道,鋼鐵是生產大部分耐用品的必需原料,有經濟學者指出,如果價格持續上升,將令所有鐵製成品價格上升,繼而有機會令華府增加此類物品的入口關稅,美國人便不可享受低廉的入口產品,有機會令物價提升,大家不可輕視。因此相信聯儲局月底減息,將會是此次減息潮的終結。
阿根廷取消聯繫滙率制度後,滙市上周五終於重開,首日即跌41%,披索有進一步貶值機會。香港是目前唯一仍保持聯繫滙率的地方,面對日圓急跌,港府又一籌莫展下,只好眼白白看見競爭力不斷地被削弱。從摩托羅拉宣布將生產線全面撤出香港,轉往天津及吉隆坡、東亞(023)裁員200人,加上傳聞中會有另一本港中型科技公司將於2月裁去本港所有員工,將生產工序全面遷內地來看,預期今年失業率將較去年還要高。
再從已將貨幣貶值的南韓,失業率回落,經濟及股市皆已復甦來看,可想而知聯滙怎樣侵蝕本港競爭力。若美元持續其強勢,港元與其他已貶值的貨幣相比下當然是貴,為了節省成本,企業將繼續選一個人工、租金等皆比較低的地方。此情形引發出來的失業問題,相信港府最清楚不過,在各機構調高本港本年GDP增長同時,港府經濟顧問鄧廣堯對香港GDP預測仍不表樂觀可見一斑。
筆者同意在現時淡市中取消聯滙不但會更人心惶惶,更可能會觸發一連串負面影響,但最近的新聞真的值得我們思索港經濟遲遲不能復甦及反彈乏力之原因是甚麼。筆者亦明白此是兩難局面,但若果聯滙真的是港經濟復甦的絆腳石,為甚麼不可決斷一點?城中熱賣的書《Whomovedmycheese》中有教,改變不是壞事,只要我們洞悉它的存在及勇敢去面對,可能有想不到的意外收穫!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