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人抱怨公營事業機構「話加就加」的環境下,北京昨日卻首次舉行全國鐵路票價聽證會,鐵道部門與消費者討論鐵路應否加價問題。外國傳媒形容這次聽證會是中國步向透明化的一種表現。經過一輪激辯後,大部分與會代表原則同意鐵道部有限度加幅,但細則有待討論。
這個名為「部分旅客列車票價實行政府指導價方案聽證會」的全國鐵路票價聽證會,備受中外傳媒關注,中央電視台亦作現場直播,估計共有百多名中外記者出席報道聽證會實況。
有外國通訊社肯定中國這種做法,認為有助提高中國的透明度。會議由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簡稱計委)主持,消費者、鐵道部及專家學者共六十多名代表出席,主要討論內容是春節等鐵道運輸高峯期間,繁忙路線應否加價問題。
鐵道部提出的方案,是在春節期間對部分日客流量超過平均客流量百分十五的列車,提高票價兩至三成不等。
在長達六小時的聽證會上,十二名消費者代表與七名鐵道部官員就加價問題針鋒相對。鐵道部官員堅持加價可減低高峯期的客流量;但消費者及學者則反對加價,認為在春運期間加價會影響打工仔及學生。最後,聽證會主持、國家計委價格司長李德昆一鎚定音,表示大部分代表認為方案符合由價格槓桿調節客流供求等原則。至於會議是否同意鐵路加價,李德昆則沒有評論,只表示稍後會將方案送交國務院審定。
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副所長劉兆佳表示,內地舉行鐵路票價聽證會徵詢消費者意見,在照顧公眾利益這點上值得香港借鏡,至於香港公共運輸機構仿效類似做法,亦「未嘗不是一件好事」。不過,對於內地做法是否較香港先進,劉兆佳則表示,「不可一概而論」,他認為大陸有很強烈的官僚主義,召開聽證會僅是一個起步,諮詢民意途徑明顯不及香港的多。
新華網/美聯社/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