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市場展望:新興市場 穩中求勝

環球市場展望:新興市場 穩中求勝

新年伊始,經濟專家、股市分析員、甚至堪輿名家,紛紛發表對新一年經濟大勢和金融市場的看法。不過,能夠準確預知未來的都非凡人,終日在市場中打滾的評論家,本來就懂得避重就輕,不會輕易把話說得太盡,對於來年的經濟動向,在經歷過去一年的慘痛教訓後,這些預測就變得更加保守,最普遍的看法是估計下半年經濟將會出現溫和的復甦。不過,將這個「下半年經濟復甦」的看法作悲觀的解釋,等於不要指望上半年會出現好行情。
過去長期推動全球經濟向前的三大火車頭:美國、日本和德國,今時今日環境都不太妙。美國衰退是因為生產力大幅提升,供應過多,消費相對不足,所以要令經濟復甦,務必要刺激消費。美國聯邦儲備局在去年11次減息,在金融體系注入天文數字的資金,營造銀根寬鬆的環境,放寬私人消費信貸,免息分期付款消費大行其道,加上政府退稅,都是向消費者荷包打主意,促使消費者上街消費,促進經濟。

美消費市道難寄厚望
然而,無論這些政策如何進取和積極,各類促銷手法如何吸引,畢竟都還沒有塞錢入消費者口袋。科網股市值大蒸發,財富效應不再。公司企業要削價促銷盈利減少,瘦身裁員維持競爭力,結果製造大量口袋沒有錢,或者有錢亦不敢消費的消費者。將美國復甦希望寄託在消費擴張上,似乎沒有太大把握。
經濟前景陰晴難料,消費變得保守,質優之外價錢更加重要。廠商要加強競爭優勢,必須節省成本,將生產工序移到最具成本效益的地方,外判會愈來愈普遍。中國在生產成本、產品質素和配套設施方面,都對外資廠商極具吸引力,相信仍然是投資新興市場的甜心。另外,俄羅斯倚仗石油有價,加上幾個東歐國家工業發展較為先進,早已在支援西歐發達國家生產。面對環球主要市場前景不明,除了債券仍然是持盈保泰的最佳選擇之外,在投資組合加入和主流市場不同步的新興市場,可以算是穩中求勝的策略。
江偉雄 宏利免佣基金業務拓展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