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鋼鍇
政府聘請顧問專家,檢討中學派位制度,專家中有本地學者,也有外國顧問。報告雖然未出,但專家們向報界透露傾向於就近入學,分區派位。除升中派位外,小一學位亦牽動了千萬關心兒女學業的父母心。
九龍塘區名校林立,但人口調查統計所得,每年適齡入讀小一學生不足一千之數,但報讀該區學校學生達三、四千人,魚目混珠的人數,倍於本來人數。據知,每年九月尾至十月初是名校學生更改地址的高峯期,超過半班學生來自他區。有某名校校長向報章透露,校內其中一班小學六年級學生,僅得四名學生居於本區,就近派位構想形同虛設。名校放學時,校車陣容強大,連亙數十丈於校門外,校車服務範圍無遠弗屆,有遠至天水圍、元朗、大埔、上水,而且人數不少,只要肯花少許時間觀察,就知分區派位和就近入學根本就是掩耳盜鈴。
為甚麼我們的決策人仍閉起眼睛,讓這種不合理情況存在?為甚麼我們仍讓望子成龍心切的父母,以不忠實的身教影響幼小心靈?部分家長為求子女入讀名校,向親戚朋友借地址、透過地產經紀以短期租約租住房間、轉水費單、電費單,形形色色,層出不窮。有關當局根本無法防止作虛弄假,真正居在本區的兒童,反而被削弱了機會。縱容不誠實的人,等於懲罰忠實的人,天道如此,夫復何言!
香港就是一窩蜂的社會,傳媒沸騰地報道了一輪後,社會關注了三數天後,一切很快就沉寂下來,沒有人再理會仍存在的問題。近日很多教育界緬懷昔日升中試的自由選校制度,不分區域,成績好的可選讀任何學校,還有甚麼比這更公平?小一學位的分派,在無法堵塞漏洞之前,分區徒增怨忿。與其讓欺騙行為繼續存在,不如把範圍擴闊點來看,港島、九龍、新界根本就是一區。至於路途遙遠,消耗學生體力和時間,這點由父母自行衡量,毋須旁人借箸代籌。也許他們會遷居以達到就近上學的原則呢!
專家們要以務實態度提出建議,不要硬搬外國那一套,家長們為兒女讀書受的苦實在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