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地位卑微 - 麥飛

音樂地位卑微 - 麥飛

每年到年尾,各電視台電台例必大搞「流行曲分豬肉典禮」,結果令人毫不意外,大多是人人有份,永不落空。如果「供應」有限,唱片公司和歌星定必各出奇謀,以物換物,或以人換物,行為非常原始。
究竟有多少人把這種「典禮」當是一個表揚音樂的盛會?頒獎典禮最燦爛的一刻,往往是最佳男女歌手誰屬,人總比音樂突出,歌迷叫喊聲蓋過音樂,只見歌手聲淚俱下,在閃爍耀眼的禮服襯托下,音樂的地位顯得卑微不已。
一首流行曲的構成,除了歌手,還有作曲、填詞、編曲、監製、錄音和宣傳等等,在這堆角色中,音樂知識最豐富的,當數編曲人,但一向最受忽略的,也是編曲人。
如果你問一些忠心歌迷,相信所有人都能說某某流行曲是誰唱,七成人會知誰是作曲和填詞,但能說出編曲者是誰,相信不到兩成,甚至會問:「編曲是甚麼呀?是不是作曲?作曲不是已經編了曲嗎?」
一首幾分鐘的歌裏,歌手、作曲、填詞是三位一體的主角,可是在音樂總譜上,他們只佔數十行同時進行的旋律中,很小的一行,其餘的都由編曲者寫上。快歌裏令人心跳加速的鼓聲,哀歌裏令人黯然的弦樂和弦,情歌裏伴着孤寂歌聲的鋼琴獨奏,這些都是編曲者的傑作。編曲人是作曲能手,卻並非每個懂得作曲的人,也懂編曲。雖則如此,地位卻不成正比。
(編曲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