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鐘以後的事 - 鍾偉民

一秒鐘以後的事 - 鍾偉民

「活在過去,放不開,眷戀已經失去的東西,人就會變得憂鬱;活在未來,害怕擁有的東西就要失去,人就會變得焦慮。」心理醫生說:「我們應該活在『現在』。」說得好。過去不能挽回;未來,即使一秒鐘以後的未來,都不是我們能預知、能改變的;在「九一一」民航機撞入大廈之前一秒,大廈裏那些人能預知事業、愛情、榮譽,以至生命都會轉瞬間失去?焦慮能改變這種「失去」?
一個人放眼「現在」,習慣專注於目前這一刻、這一剎那,憂鬱和焦慮,的確就容易消失;起碼,離我們遠一點;「過去」和「未來」這兩個朋友,你對他們愛理不理,反而活得寧靜舒泰。
我們欣賞藝術,玩味一塊石頭,一件雕塑,在「沉醉」的一刻,沒有過去,沒有未來,所以快樂。總勸人:要培養那麼一點興趣、一點嗜好。人,只有壞嗜好,面目可憎;沒嗜好,卻乏味,他自己固然活得無趣,跟他們交往也無所得、無話題;這種人,也最容易「諗埋一邊」,活在過去和未來的憂鬱和焦慮之中。
《碧巖錄》有個故事:某日,雲門和尚對弟子說:「我不想問你們十五天以前的事;但是,我要你們說出十五天以後的事。」沒有一個弟子能好好回答。於是,雲門就說:「日日是好日。」
日日是好日,都是順心如意的好時光,當然不可能;只能盡可能調節自己的那一顆心,即使陰霾密布,也可以開放心懷享受晴天沒有的風情。「你這可是說得容易。」你會這麼質疑。當然不容易,容易就不必心理醫生多說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