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在天空水在瓶」,「鏡花水月覓真情」。前者是心境,後者是對讀者的期望。
近日與老友甲消夜、老友乙午飯、老友丙下午茶,對話如下:老友甲話:「陳生,我間保險公司想搵你演講,酬勞不錯,講講吓就有第二間,咁就唔需要賣書維生。」我微笑答:「我不是演講的材料,這些錢,賺不來,想過放低賣書的生涯,但又捨不得放低,因為感到賣書安心,賣書開心,個心叫我要留低。」老友乙話:「陳興濤,你又話自己拿得起,放得低,睇咗你幾日專欄,怨氣甚重,其實你的同學個個都關心你,尊重你,你有無醒覺呢?」我答:「潘Sir,我希望你將這種感覺,傳達予每一位欠債過重的苦難人,告訴他們,他們的朋友都是關心佢哋,尊重佢哋,對朋友要有體諒,不要過分敏感!」(行文主旨已達)
星期三老友丙話:「阿濤!你又接受《壹週刊》訪問!點解咁儍啫!若連犯兩次同一錯誤,我怕你受不來。」我以平常心地說:「我接受這次訪問,不是因為《壹週刊》,而是因為陳惜姿,若文章矯情,總會失光采,我深信陳惜姿,佢會珍惜羽毛,何況,就算錯,都是兩次不同的錯誤。至於自尊自信,這刻都懶理,因為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就是——
陳慶嘉先生(舊同學)、徐詠璇小姐(舊師姐)、林振強先生(暑期工時的師傅),求求你哋,在專欄中講多幾句,救救負資產!林行止先生、曹仁超先生、張五常先生、李怡先生、岑逸飛先生、鍾偉民先生、張徹先生、陶傑先生、洪清田先生、張立先生、劉健威先生——小弟是你們的長期讀者,常常偷師學藝,請容許我求求師傅們,請再出多一句聲,救救負資產!因為,負資產有得救,負資產應該救!
按(1):賣魚「陸」、賣菜「吳」,收到電郵,好想和你們通電話,我自己冇電腦,但又冇你哋號碼;寄賣英文書那位小姐,有些錢想畀番你,但又失去聯絡。按(2)郭炳江先生,若有任何媒介轉述的得罪處,並不是我的原意,在此講聲對唔住!若有機會,我願意為教會做點事贖罪(雖然我不是教友)。
電郵:
每日連載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