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評論:阿松「開刀」打硬仗

財經評論:阿松「開刀」打硬仗

財司梁錦松揚言,他的第一個預算,主題是控制政府開支及精簡架構,同時以阿根廷財赤令聯滙不保為鑑,強調平衡預算的重要。控制政府開支,精簡公營架構,都是我們一直促請政府要做的事,阿松第一份預算便針對此兩點,方向正確,問題是如何落實?
記得我們在上月初,阿松在展開向各界,特別是政黨議員展開預算案諮詢工作前,破天荒制訂一份「背景資料」,詳列八六?八七年度起,至預測○四?○五年度止之收支表。八六?八七年度到○○?○一年度,均為實際數字,餘下的年度則為預測數字。

體制改革暗湧洶湧
阿松作此「非常」之舉,目的何在?很簡單,相信任何人不用細閱這份「背景資料」,只要看一看政府開支的「趨勢圖」,便知政府累積開支的增幅,遠比GDP累積增幅為大。此外,公共?政府名義開支佔名義GDP百分比率亦不斷上升,理由是公共?政府名義開支持續增長,而名義GDP則下跌。
再看一看政府歲入,亦呈急劇下跌之勢,但以阿松指本財政年度,將出現破紀錄的六百億財赤,絕非曾蔭權式的「狼來了」。所以阿松拋出這份資料的目的,很明顯是給閱者清楚知道,政府開支增長是如何巨大,收入則下降,財赤步步高升,偏離《基本法》規定的「量入為出、審慎理財」的原則。
「八黨聯盟」看罷這份資料,即向阿松表示加稅或開新稅免談。此外,美國商會會長馬畋,更指出政府要削減開支。當時我們已指出,阿松能夠「開源」的地方有限,加稅或開新稅將成為社會炸彈。開源不成,便只有節流一途,節流目標便是向公營部門開刀,但社會福利、房屋、教育及基建等公共開支,亦不能大幅收縮,因此只剩下「控制政府開支」一瓣,但這一瓣要「收效」亦不易,除非公僕及公營機構「識大體」,確能與民同舟共濟,否則便是公務員系統中,一場最難打的硬仗。我們說「體制改革暗湧洶湧」,道理在此。
巫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