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一對五十多歲的夫婦,文革中九死一生,到處流浪拾荒,無意間在醫院門口、垃圾堆中撿到五個剛出生及殘疾的女棄嬰。因為那份純真的愛心,他們把棄嬰拾回家,視如己出,含辛茹苦的撫育,一個個健康的成長。國內傳媒得悉兩人的感人故事後,爭相報道,捐助他們一家的善款也源源不絕。不幸的是,月前兩人因為一筆萬多元的捐款,夫妻反目,妻子帶着五個女兒離家出走,令人扼腕唏噓不已。 兩岸專題組
北京朝陽區東風鄉辛莊村一間沒門牌號碼的紅磚屋內,掛着一張寫上「偉大的父愛與母愛」的紅色錦旗,微弱的日光下,顯得有點黯淡,吃力地點綴着這個曾經觸動成千上萬國人的「拾嬰之家」,這家的男主人叫葉新,女主人名為陳榮。
去年八月六日以前,這個不足二十平方公尺的小平房,卻熱鬧溫馨不已,一家九口樂融融。夫婦倆除育有兩個親生兒子外,還有五名兩歲多到七歲的女兒,她們都是由陳榮從酒店後巷、醫院垃圾站撿拾回來的棄嬰。夫婦倆原本到處流浪,睡在橋底,但為了讓五個棄嬰有一個「家」,費盡全力搬到市郊一個簡陋的平房,早出晚歸的撿垃圾,好養活那五個曾被遺棄的心肝女兒。
當兩人收養棄嬰的事傳開後,來訪人潮絡繹不絕,有人送來衣服,有人送來電視機,也有人送來一面寫上「偉大的父愛與母愛」的錦旗。陳榮向來訪的人說:「多可愛的孩子,她們為甚麼沒有權利活下去?為甚麼丟孩子的事情這麼多?我們的社會是怎麼搞到這一步的?」
其實,葉新和陳榮都是從苦難走過來的人。葉新在江西省共產主義勞動大學畢業,曾任教師,文革期間,父死姊喪哥瘋,只好四處流浪。陳榮,山東人,孤兒,文革時替受冤屈的村民主持正義,被村霸迫害打成重傷,得好心人幫助遠走他鄉。一九八一年,孤單一人的陳榮流浪到北京,因貧血而暈倒在路旁等死,葉新於心不忍,餵水餵飯將她救活過來,之後兩人走在一起,以拾荒為生。陳榮說:「是他(丈夫)撿了我,我才撿了別人。沒有他就沒有我。」
可是,陳榮有次帶着女兒們上電視,其感人故事得到很多人的同情,當場就有萬多元捐款,但回家後陳榮卻沒有告訴丈夫,兩人因而發生爭執。
去年八月六日,陳榮帶着女兒和四萬多元離家出走。葉新與兩個兒子發瘋似地四出訪尋也徒勞無功。
幾番轉折,終於找到陳榮,兩人卻為女兒的撫養權問題而鬧到派出所,四名女嬰協議送往兒童福利院,只有七歲的大女兒因超齡而暫留在陳榮身邊。母女倆目前下落不明。
相伴二十二年的老伴走了,女兒被送往孤兒院,本來狹小的紅磚屋倏地變得空洞不已。緊守着這個家的葉新承認,他和陳榮曾為捐款鬧意見,外傳陳榮離開辛莊時,身上有多處被打的傷痕,但對於陳榮出走的真正原因,葉新歎說:「我自己心裏也沒有一個底。」
葉新的紅磚屋有個小院子,牆壁上掛着一塊黑板,葉新一筆一劃地勾畫出他與陳榮分開後的心情:「雖說我們二十二年的共同生活,不幸中斷,但數十載的人生艱苦磨練,卻使人的意志更加堅強」,最後他寫道:「珍惜人生,愛所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