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冇咗兩份長Part-time啦!」甫坐下已經一臉愁容的林季珍,當了家務助理5年,收入一直不穩定。不過她沒有放棄自己,離婚後帶着幼女一直努力搵工,自言72行之中除咗警察,真係行行都做過。是的,對比6年前危坐於窗邊打算一躍而下的絕望、惶恐於丈夫虐打的傷痛、帶着幼女離家出走的掙扎,今天的林季珍,每一天都活得那麼積極,最自豪是三個仔女至今都沒有學壞。「每一朝無病無痛可以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每一日都係最圓滿的一日」,訪問完結前,曾是柴灣明愛單親小組主席林季珍對記者說。
記者:陳文慧
攝影:周旭文、林栢鈞
鳴謝:明愛單親家庭互助中心(電話:28876617)
「婚後頭十年都好開心㗎,年年都會去旅行周圍玩。」不過丈夫的大男人性格,讓林過着封閉的生活。不可以在外面工作,沒有和朋友聯絡,每天被四面牆圍着自己,只可以在家中看電視。「如果老公心情唔好,全家都冇電視睇,唔鍾意就月中至畀家用我。」
工作不如意,丈夫開始無故虐打林季珍。「有時瞓瞓吓覺,無啦啦俾人叫醒就打一餐,十幾年來都唔知發生咩事,自己只識坐喺牀邊喊。仔女成日俾佢喺街邊打,大女都係俾佢打到離家出走。」
有一晚同丈夫大吵一場後,再與二子鬧交。獨自坐在廳中的林季珍,想着這個月又沒有家用了,學費家中支出一大堆都不知如何是好,小時候家窮現在又要捱,自己生存為了甚麼?細女長得那麼可愛,一定有好多人可以照顧佢。胡思亂想之中,腦中一片空白,就這樣推開窗簾,半個人已經坐出窗外。「那一刻只想到不如跳下去算了!」幸好及時被兒子發現,拉回沙發上,哭到死去活來。
細女由兩歲開始,每天看着父親的暴力成長,到了六、七歲仍然經常發噩夢及瀨尿;二子行為偏差、愈學愈壞;大女已經離家出走,面對三個子女的情緒問題,林季珍不斷問自己,是不是要離開這個男人,細路仔才會回復正常?在那段看不到前景的日子,大女一句肯定的說話:「如果你覺得留喺佢身邊有危險,就應該要走。」林終於帶着當時七歲的細女,離開這個曾經疼愛的男人。
一個失婚女人帶着女兒找地方住相當困難,1996年林手上只有5000元,幾經辛苦找了一間細小的梗房,單是租金已經要2300元,手上的錢已經所餘無幾。由於害怕在街上撞到丈夫,林每天都與女兒關在房中聽收音機,只靠綜援度日。住了兩個半月,為了安全,林寧願以5000元租下一個300呎獨立單位,並自食其力找工作,綜援只拿了數月便沒有再拿。捱了四年貴租,林季珍自言除了警察,差不多每一行都做過了。「走咗出來起碼我唔使睇佢面口,我有手有腳一定可以企番起身。不過屋租已經佔咗大部分支出,如果政府可以畀個公屋單位,我根本唔需要攞綜援!」
以往長期生活在惶恐中,出走後需要求助於心理醫生,細女亦要接受心理輔導。幸好身邊的朋友不斷鼓勵與支持,她開始到佛教組織慈濟當義工,心情差時便閱讀一些佛教與心理書籍,學習插花。「我會睇勵志的小說,要motivate(鼓勵)自己,我𠵱家成日都教姊妹睇多啲書,唔識的字可以抄低問人。因為唔可以成日記住過咗去啲嘢!」
記者問她將來有甚麼計劃?「我對將來冇計劃㗎,聽日啲嘢轉得太快,不如努力做好今日。我無放棄過自己,我鍾意學嘢、做義工,每一日可以健健康康咁去做我鍾意做嘅嘢,已經好開心。」帶上紫色招牌眼鏡,經常笑容滿面的林季珍如是說。
約林季珍訪問不容易,當家務助理與義工服務已經忙得不得了,還要上電腦課及不定時的臨時工。第一次約好了見面,一日前收到林的電話,有臨時工要做了,改天吧。訪問中途,又會有姊妹致電過來傾訴心事。在東區醫院拍攝當日,她一邊帶小組活動還要點名帶路,只能擠出五分鐘時間拍照,像要用盡每一分每一秒似的。
訪問第一日,林季珍便告訴記者剛剛失去了兩份長期兼職。原來自金融風暴後,當了五年家務助理的林季珍工作一直不穩定。現時只剩下一份每月只有約1,000元收入的寫字樓清潔兼職,及每月約有2,000元的兼職家務助理,即使暫時收入微薄,林季珍卻堅拒攞綜援。其實她隨時隨地都不會放過任何搵工機會,行街看街招,上單親中心看報紙等,可惜年紀往往是搵工的最大障礙。「寧願請一個無經驗的30歲,也不要一個有經驗的40歲好似我咁。」
林曾於柴灣明愛單親家庭小組「自強一族」當了一年半主席,現在則是炮台山明愛單親家庭互助中心的義工,自96年開始於東區醫院兒科及骨科當義工,亦為佛教慈濟基金會的資深義工五年。並經常報讀不同的課程,像兒童心理、精神科、插花、中醫推拿,剛上完了水電裝修的課程,現在正學習中文電腦。
不斷學習除了增加工作機會之外,對於她,也是自強的動力「我好鍾意學嘢,如果我唔增值,細路會睇唔起我,雖然自己年紀大了,但係我唔會畀自己衰老。」正是這種積極的毅力,離婚後的林季珍一直沒有放棄自己和她的三個子女。
明愛單親家庭互助中心的中心主任龐家祺,認識林季珍於去年五月,她主動報名參加親子EQ工作坊開始。
「我最欣賞佢嘅主動,並唔係坐喺屋企等件事過去,而係自己去搵幫助,而且成日都為人服務,做好多義務工作。」不過龐亦指出,林季珍放太多時間在服務別人身上,其實亦都應該要錫吓自己,對自己好一點。
對於林表示,單親媽媽需要一間公屋多於一份綜援,龐家祺稱,冇人想要綜援,不過如果子女年齡太細,唔方便出外工作,的確有申請綜援的需要,以維持基本的生活開支。她亦承認,單親家庭的住屋問題嚴重,單親媽媽帶着子女租房的困難最大,如果政府加強居住問題的援助,有助單親家庭改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