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包太重了,重得奪命!真的需要那麼多書書簿簿、瓶瓶盒盒嗎?學童自小每天揹來揹去,不像培育英才,卻似訓練苦力,去做擔柴托米的「咕喱」,還辛苦過古代書僮。
一直不明白書包為何一代比一代沉重?我這一代小時書包很輕,甚至不用書包。最輕鬆是中學寄宿,住在學校,最方便了。
學校應該全日制才正常,並且設置學生儲物櫃,盡量讓學生的一切功課在校內做完,取消家課,主要書本便可留在學校,不必搬來搬去。香港慣於反常,因為地小人多,往往一校多用,但隨着新生兒童減少,教育資源增多,學校應可逐漸正常化、輕鬆化。
問題是填鴨式催促、應考式死讀太普遍了,不但香港,整個華人世界甚至整個東亞都不例外——小學童揹大書包其實是日本模式,可能是軍國主義時代的軍訓遺傳。放了學要大做功課,捱夜溫習,還要請人補習,就算減輕書包重量也不大可能減輕壓力。
本來注重教育很好,但我很慶幸自己生得早,可以「讀書少」,不必接受地獄式考驗。
不但小學童,此地各式年齡的人出出入入也經常揹着提着很多東西。我們行山就必備大背囊,好像背囊客環遊世界,其實只在本港行行罷了。現在我也要學習減輕背囊,免除多餘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