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宣布披索貶值二十八點五巴仙,屬於Re-Peg,但表示數月後讓貨幣自由浮動,正式與美元脫鈎,世上仍行聯滙制的,只此香港一家,大「賓卡」與官方口徑一致,說阿國脫鈎,對港無實質影響,因港府無外債,性質不同,自然不能相提並論云。
實際情況是否如此?當然不是。我們反覆說過,一個制度的好壞,視乎其功能。聯滙制有穩定港元的作用,但必須有龐大的儲備、無外債及經濟保持增長(即賺滙能力),才可以換取「穩定」二字。
港元與美元掛鈎,始於八三年,迄今進入第十九個年頭,於九七年底起受衝擊,結果官府大舉介入股市,僥倖將「國際大鱷」擊退,但香港的經濟元氣大傷,至今未復。財金官員矢言此制「行之有效」,因此任何形式的改變,「想也不用想」,結果我們要在九七前,付出高通脹、地產泡沫的代價,之後則要經歷漫長的痛苦期,至今仍未找到出路。「七點八」鐵板一塊,令你歡喜令你憂。
「行之有效」四個字,是回歸後官方最常用的擋箭牌,但亦因此而陷入不思進取、埋葬創意、削弱魄力、自設框框、喪失意志的絕境。我們說過,撤銷聯滙制,不是令港元升值或貶值的問題,而是要反映真正的市場價值。當我們周邊的競爭對手,紛紛放棄固定滙率制,採取自由浮動方式,以因應市場的變化時,我們仍死抱「七點八」,由九十年代中至今,畢竟香港經濟是好還是差了?市民的生活是好過了還是壞了?答案早已寫在牆上,根本毋須再辯。
脫鈎的最大目的,是還香港經貿一個靈活空間,讓市場決定港滙的價值,而不是人為地捍衞一個固定滙率。從這個角度看,「行之有效」這句話是騙人的,對整體經濟而言,根本是「行之無效」,一如公務員的薪酬趨勢調查作為加薪的標準,以及公營機構的待遇與市場脫大節,我們還能用「行之有效」四個字,作為不變的藉口嗎?
巫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