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上海之行是參加機票加酒店的旅遊套餐,但奇怪竟然包括一日一夜的導遊服務,由上海的招商局安辦,到上海的當天晚上,便安排往浦東海鷗房吃晚飯。
其實所謂吃晚飯,只是下午六時多,但飯店之內卻座無虛席。它之所以稱為海鷗房,因為建築物本身呈現海鷗狀,而且是由玻璃金屬所組成。要到飯店吃飯,必先經過售賣紀念品的商店,要穿過商店才能到達吃飯的地方,這種安排甚具商業頭腦,筆者印象中除了又一城的RainforestCafe是要經過賣紀念品櫃位才能到達飯堂之外,就沒有其他類似設計的餐館。這種設計的好處是讓客人在等位吃飯時可以在店內逛逛,但缺點是需要使用較多空間,未必適合香港地少人多的商業環境。
餐館的大堂樓底甚高,甚具氣派,因筆者是吃包餐,所以要到二樓的包廂,一團人有三十多人,而電梯又慢又細,所以服務員建議走樓梯。雖然走樓梯的路程並不遠,但樓梯很狹窄及缺乏照明,筆者對這印象很差,因為在照明不足的情況下走樓梯,很容易跌傷。
照明不足可能與省電有關,這是節省成本的方法,但節流之後,如果有客人因此受傷,餐館聲譽會受損,結果得不償失。照明不足同樣發生在地鐵站,明明有照明設備卻關掉大部分,售票的月台較光(可能有商舖的關係),但乘車的月台較暗,對乘客不便,這些情況在香港是不會發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