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上周曾蔭權宣布,政府委任顧問公司,研究九大公營機構薪酬是否合理後,公務員事務局局長王永平,公開暗示今年公僕將破天荒減薪,着公務員作好心理準備。
檢討公營機構高層人員薪酬,以及由公務員事務局局長發放減薪氣球,都是前朝未曾發生過的事,之所以有此「大變」,主要是客觀經濟環境的轉變、輿論的批評及社會各界對官府表現欠佳,引起不滿所致。
此外,前年董建華在《施政報告》已提出公務員體制改革,試圖打破「鐵飯碗」及提高公務員的辦事能力。但倏忽兩年,除了高官不斷自誇「資源增值」計劃見成效,並以自然流失減少公僕「人頭」,作為「瘦身」的交代外,整體改革其實慢如蝸牛,且帶有「自欺欺人」成分,特別是高級職位開設愈來愈多,被譏「將多過兵」,薪俸支出仍是有增無減,且去年格林斯潘於2001年1月3日作第一次減息,到3月曾蔭權發表預算案,減息潮持續,已清楚指出美國經濟大幅向下滑,但曾仍作出GDP增長四巴仙的樂觀預測,並於宣布加薪後,到5月底官方始肯作出第一次修訂(仍達三巴仙增長),在私營部門已陷入水深火熱之際,公僕仍然大加薪,這種偏離經濟實情與民生的做法,不引起公憤幾稀,因為「官愈富而民愈窮」,不加以平衡反火上加油,招致猛烈抨擊,實咎由自取。
「資源增值」與「自動流失」兩項,對提高效率及節省資源,效果不彰,外判工程更因缺乏監管而弊病叢生,加上三年兩衰退,今年財赤高達600億(不要以為狼來了,反之如阿松夠狠,只須在撥一撥數,千億赤字亦非無可能),失業大軍逾20萬人,且還會繼續增加,在此情況下,我們三年多來,不斷要求董政府徹底地檢討公務員及公營部門架構,至此才得到實則的回應,但曾蔭權一句「還他們清白」,反映他並不認同公營機構高層人員薪酬偏高;王永平堅持「薪酬趨勢指標」,一副神聖不可侵犯的樣子,若董真是改革,還須拿出更大的魄力來方可。
巫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