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責統籌檢討公務員及公營機構薪酬工作的政務司司長曾蔭權,昨天以罕見的效率,召見九大公營機構頭頭,在獲得他們「支持」下,宣布將委任顧問公司,研究此等機構的高層薪酬是否合理,並於三個月內作出報告。
公營機構行政級人員的薪酬,向被視為過高,常被市民作為話柄,特別是金管局總裁任志剛,年薪近千萬,比聯儲局主席格林斯潘高出甚多,但「功力」則有高低之別,確有「人比人,比死人」的吊詭。
此外,另一為人詬病之處,是此等公營機構,被視為退休高官的黃金降落傘(城大講師蔡子強語),一些新設的部門,更是替某些行將退休官員「度身訂造」,雖說公開招聘,但從未有冷門爆出,頗有「官官相通」的味道,原因很簡單,「今日大佬享優差,他朝卑職步後塵」,所以此等優差,絕少落入「外人之手」。
不過社會詬病還詬病,這種官場怪現象,存在已久,有些自忖分不到肥肉,或心意志氣更高的,更早在商號鋪定後路,名義上是「你的公僕」,實際上已「心有所屬」。在經濟順景時,人人可分享繁榮成果,雖然不滿,亦不會以行動向他們挑戰,今次港九工團聯合總會根據有關機構的年報,正面發炮,有心整頓公務員架構的董特首,打蛇隨棍上,站在民意一邊,高調說政府注意到公營機構高層人員薪酬過高,並強調很快會作出檢討。
今次說快,確是很快,曾蔭權昨天立即跟進,並訂出檢討大計,似乎是董的得力大員,但請注意,曾司長說聘請顧問研究,將有助釋社會的疑團,看公營機構高層拿的薪水,與私人環節比較是否不合理地偏高,還他們一個公道(大意如此)。可見在曾司長心目中,他們的年薪是否過高,尚無定論,這與董特首「關注薪酬過高」的調子,不盡相同,而這正是我們在周初指出「問責制」及公務員體制改革,所存在的暗湧。
巫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