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樓市3大重災區

九龍樓市3大重災區

本港樓市自金融風暴後便一蹶不振,直至01年銀行11度減息至貼近零水平,一手樓市終在第四季率先有好轉迹象。儘管銀行家、商家或學者等正聲嘶力竭地發出勒緊褲頭的警告,似乎大家都已忘了本港經濟基礎今年正承受着更嚴峻考驗。發展商亦沉醉在樓盤短暫暢銷歡愉中,雄心萬丈地不斷重複着說要加價,且高唱着今年樓市會是柳暗花明,樓價回升的一年。
然而,保守估計今年全港有逾4萬個單位推售,但過去數年,每年吸納的一手單位只得1萬至2萬多個,反映今年供應十分充裕。以過去兩三年在住宅市場成主導的一手單位的供應來看,有3個地區是最沒條件加價的。

將軍澳--災情不減
過去三年都被選為樓市重災的將軍澳,相信未來10年,樓市仍會受壓。粗略估計,今年該區可發售的單位達8330個,就算扣除房屋協會的怡沁園,及將發展商售賣的單位數量減半,數目仍有3400個,加上囤積的逾2000個貨尾單位,新盤加價可說是有點兒奢想。
雖然區內新鴻基地產(016)的清水灣半島去年曾輕微提價或取消部分優惠,但加幅都是反映樓花期縮短,而部分優惠更是變相減價的促銷伎倆。

東涌--路遙未被接受
雖然東涌是政府銳意發展的新市鎮,且毗鄰赤鱲角新機場,又有完善的交通網絡,但樓價卻一直低沉不起。東涌暫時已知可提供私人住宅的不外乎是來自機鐵東涌站三期發展,但卻成為供應多,加價條件弱的區域,主要是市民對該區仍然不熟悉,導致住宅競爭力較低,令現有的住宅久久未被消化,並減慢發展商推盤速度,供應量不斷囤積,令今年可推售單位數目逾4700個之多。
倘加上來自大嶼山另一邊的二白灣供應的競爭,該區樓盤與「02年有加價空間」的距離更遙不可及。

珀麗灣--或成異數
由新地發展的珀麗灣,相信是今年最特別的一個住宅項目,特別之處不在於單位面積、售價釐定、樓群外貌或是樓盤附屬設施多寡;而是其獨處在青衣與大嶼山之間的馬灣,又與世界知名的青馬大橋及汲水門大橋為鄰的地理位置。
發展商的宣傳手法及市場對該盤有多好奇,也可能造就今年樓市的佳話。新地預計推出1及2期共約1600個單位。

西九龍--樓多難消化
西九龍區包括長沙灣至尖沙嘴,由北至南形成一縱長、以住宅為主的發展地帶。
由2001年起步入賣樓成熟期,單以今年計算,發展商可推出的單位便已逾1.3萬個,就算減半,亦可佔01年全年一手私人住宅註冊登記量34%。而且,該區所提供的單位類別最多元化,樓價由100餘萬至逾2000萬元,面積由上車盤的400至逾600方呎,以至豪宅的2000至3000方呎都有,實實在在是今年最多供應及最沒有加價條件的地區。至於該區會否爆發激烈減價戰,則要看發展商的取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