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家傾家蕩產 廢胎創業逆巿見青天

發明家傾家蕩產 廢胎創業逆巿見青天

守業難,但在逆市中創業同樣艱難,尤其是做些前無古人的事,更加要背負得起周遭人的不解目光。有人會選擇放棄,有人則會勇往直前,押上一切榮辱財富以作賭注,為的是證明自己的眼光和實力。想像若然閣下發明了把廢輪胎變成築路物料,成功的話回報會是以億元計的工程項目,你會否跟呂禮全般同樣作這個賭注?

記者:曾順珍 攝影:黃子偉、關文慧
鳴謝:香港電台〔港台電視製作「創新世紀」,一月五日起,逢星期六晚七時正於無綫翡翠台播映,港台網頁(www.rthk.org.hk)同步視像直播。

愛創造發明辭工全情投入
「我一向對發明創造很感興趣,尤其是對一些難度高的事物,處理廢置輪胎是個棘手項目,因為每年大陸都有1億條廢輪胎未經處理;在美國,廢輪胎還會堆成一個大山,如有失火,燃燒的輪胎還會弄至烏天黑地,輪胎中的油會把地面弄污,嚴重影響環境。」91年,呂禮全便跟有相同想法的科大教授李建文,和同是機械工程師的梁廣照,一起研究把輪胎變為有用物料,循環使用。

泥足深陷難找投資者
「我本是生產力促進局的技術顧問,薪金連津貼每月都有10萬8萬,為了要騰出時間來做研究,94年我辭去這份職位,幫一間公司到大陸開廠,順道在深圳成立一個工場做研究。97年,我索性辭去所有工作,全身投入廢輪胎的研究。」
不過要把大膽的構想付諸實行,他們所付出的代價是難以預料。
「最初我們想把廢輪胎再造成膠粒或地氈,於是我把自己的兩層樓變賣,成功套現幾百萬作研究之用。
怎料,愈研究下去便愈覺得應把廢輪胎循環再做造成鋪路的物料,但投資額會很大,於是我們不斷尋找投資者。可是當時正值97金融風暴後,不少公司都收緊開支,不願意投資這種回報長的項目。最後我只好把大陸的10畝地和汽車都變賣,自己居住的物業一按再按,總之一日不負資產,我都會按樓。
「我好記得那時我們最少跟三、四十間公司傾談,可是大多數都無回音。又有一些公司不停的向我們潑冷水,叫我們倒不如幫他們的公司做I.T.項目,因為他們只想賺快錢。」呂禮全想起當日被拒諸門外的情景,依然有點憤慨。

動用私己欠債纍纍
就在97至99年間,呂禮全由一個有樓(高峯期擁有三層)、有車、有地的富裕中產,變成一個欠債纍纍的大債仔。
「那時只覺得自己泥足深陷,向銀行借錢借到無晒Credit,最高紀錄欠下銀行幾百萬元債項,亦四出找朋友幫忙,就連財務公司、信用卡的錢我都走去借。點還?咪數冚數囉,出多幾張信用卡去借錢。」
呂禮全話當時他們抱着破釜沉舟的心態,因為三個人已拿出共千多萬的私己,並已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
「其實我可以放棄這個研究,安安分分的打工,生活根本無憂,但去到那個田地,我已經不能自拔,放得這麼盡是因為想考考自己的眼光和判斷力,我覺得我們一定會成功。」

求和諧共處 向家人隱瞞狀況
雖然呂禮全三人滿懷信心,但屋企人對他們的抉擇則不表認同。
「首先是我老婆,就連十歲的仔仔都不明白地問我:『爸爸,做乜你有工都唔做呀?』屋企人會不明白究竟我們在幹甚麼,亦不知道我不斷的負債,只知我有工唔做,不但無錢畀屋企,還要向他們要錢。為了不想令屋企太擔心,我盡量隱瞞我的經濟狀況,連賣樓賣地的事,我都沒有跟老婆提起,還是到了近年,她才知道樓和地都沒有了。」
雖然孭到周身債,但呂禮全仍照舊給家用。
「我亦會幫朋友尋找他們需要的機器,從中賺些錢;又或當我借到錢時,我第一時間會給太太家用,這樣屋企便從不會欠缺甚麼。……不要再問我究竟欠下幾多錢,賣了幾多資產了,我驚返到屋企時會跟家人打架。」

資助被拒意志消沉
等待的日子足有三年,終於給他們等到一個機會,2000年政府成立創新及科技基金,由創新科技署推出了一些研究資助計劃,他們便希望通過計劃,從中得到資助。可惜第一次申請,便遭遇滑鐵盧。
「這個資助對我們有很大意義,因既可獲得200萬元資助之餘,又可得到政府的肯定,製造更多籌碼以助尋找投資者。但這次的失敗對我打擊很大,因為我是信心爆棚,從無想過會被拒絕。」
那時呂禮全意志消沉了足足兩個星期,所有資源都耗盡在這個申請中,錢亦已挖得不能再挖,已經去到無路可想的地步。
「失敗係應該嘅,但失敗後怎企起身才是最重要。我記得卡通片龍珠中的悟空,成日都被人打敗,但每次食完仙丹就功力倍增,戰鬥力亦加強。所以我們三個人左度右度,再籌多幾十萬重新申請,幾乎日以繼夜的工作,用四個月時間,埋首努力再做一次,今次真是只許成功。」終於皇天不負有心人,政府最後還是批准申請。

噩夢已過漸露曙光
呂禮全透露現時得到科大做他們的合作夥伴,和找到幾個表示有興趣的投資者,預計兩年內可以把這種築路的新物料做到理想的水平。還有他們亦得到承建商的贊助,用新物料在科大鋪了一條道路做試驗,明年亦計劃把技術推廣到歐美地區。
「我覺得整個項目對我來說是個夢,以前的噩夢已經過去,現在是個美夢,我從來無後悔過所做的一切,因為我相信我們的專業和眼光。」呂禮全一面微笑,一面迎接新挑戰。

家庭工作壓力大
梁廣照和李建文都是呂禮全的拍檔,亦是把廢輪胎變成鋪路物料的始創人,說起早前的辛酸,兩人都異口同聲謂付出了不少勞力。
梁廣照回憶着道:「我有一家六口要養,研究廢輪胎不但要辭去工作,還要拿錢出來,好在我太太好支持我,但外父外母就好大反應,覺得我好傻,不明白我為甚麼有工都唔做,當時的壓力真是好大。」
李建文則謂:「我雖然不及呂禮全的家庭負擔大,但科大的工作要求很高,要騰出時間來做廢輪胎研究是十分困難。曾經試過做到三更半夜,發覺肚子餓,誤以為製成品是米通,放入口裏咬,才知道自己搞錯。」

橡膠土鋪路 經濟又環保
呂禮全口中的廢輪胎研究項目,其實是把廢輪胎變成一種物料,應用在築路的工程上。這種物料叫橡膠土,有透水、防震、吸音效能,比現在鋪路的沙石物料輕約2/3,可受壓多5-10倍,還有壽命較長。李建文謂,用橡膠土鋪路,可減少瀝青的用量,藉以減低成本,而且還可消化全球未能處理的廢輪胎,實是經濟實用兼環保的新物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