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環炮:股民毋須過分悲觀

連環炮:股民毋須過分悲觀

去年是困難的一年,經濟差,市民謀生活難,股市靜,股民賺錢亦不易,昨日恒指報收11397,較上年底之收市指數下跌24.5%或3699點。
面對失業率上升,外圍經濟環境差劣,尤其是美國經過11次減息後經濟仍未見起色,港人不敢對特區政府作過分期望之餘,對前景感到悲觀,乃非常正常現象,在此情況下,投資者怎能對今年的股市抱持樂觀態度呢?
海歌亦認同目下之經濟環境確不能支持一個「健康」的升市,但在股市追逐利潤,投資者要考慮並非升市是否「健康」,因為股票投資之最終目的是獲利,故即使是一個「不健康」的升市,仍可提供獲利空間。

股市升跌受供求影響
對股市運作有認識的投資者都會知道,股市之升跌除受經濟影響之外,亦受供求關係影響,在一個短期的市況,供求關係所發揮之影響力更大,港股能在97金融風暴後仍創出高於18000的新高指數,便是港股市場細小及供求效應的結果。2001年過去了,但顯然港股的「細小」並無改變,只要大戶有藉口推高指數,港股的升勢一樣可如脫韁野馬,哪管得經濟是好是壞。
大家對於經濟感到悲觀,大抵都是以眼前所見作預測基礎,正如在經濟壯旺時,人們都對前景極度樂觀一樣,但世事都有循環,經濟好壞不會因人的主觀願望而改變,但都會在大家不察覺時慢慢轉變過來,經濟學家看「領先指標」便是這個原因,但性質上「領先指標」仍然是「滯後指標」,面對眼前經濟困境,毋須過分悲觀,股市亦然。